A13:阳光天地
     
本版列表新闻
尽管比赛成绩不错,残疾人体训中心负责人却不无忧虑——~~~
尽管比赛成绩不错,残疾人体训中心负责人却不无忧虑——~~~
尽管比赛成绩不错,残疾人体训中心负责人却不无忧虑——~~~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尽管比赛成绩不错,残疾人体训中心负责人却不无忧虑——
队伍后继乏人 未来何去何从
孙云
  “就在本届残运会开幕前,我们刚批准了几名老队员的退役报告。”在本届残运会暨特奥会上,上海代表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上海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一名负责人却无奈地向记者透露了这个信息。上海的残疾人运动员队伍近几年始终处于后继乏人的状况。不少人士呼吁,从体制机制等方面着手,加快年轻选手的选拔培养,加强凝聚力,杜绝后顾之忧,防止人才流失。

  在2010年亚残运会上,记者曾采访过由上海队选送到坐式女排国家队的一名替补队员唐雪梅。她是因为经历汶川地震被截肢的,来上海配假肢时被挖掘培养。当时只有17岁的她,后来逐渐成长为主力,与以上海队员为主力的国家队队友们一起,摘得2012年伦敦残奥会金牌。遗憾的是,她通过比赛赚到“第一桶金”后,如今离开女排队,下海经商去了。

  唐雪梅的短暂运动生涯是上海残疾人体育运动事业的一个缩影——由于上海本地符合条件的年轻残疾人数量不断减少,且家长多不愿意孩子参加专业体训,上海本地年轻的残疾人运动员越来越难寻,有些刚进入成熟期的年轻选手还因为移民、就业等原因告别赛场。上海残疾人运动员平均年龄不断上升,90后在此次残运会上海代表团中不足10人,不少参加过三届残奥会的“妈妈级”老队员不敢言退。

  上海市各级残联和上海残疾人体训中心为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梯队建设运动员队伍,想了不少办法,包括加大就业安置力度、加强业余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与外省市开展合作等。不过,随着西部省市体育事业不断发展以及对后备队伍培养的重视,上海等一线城市残疾人运动队伍的后继乏人状况可能还会加剧。为此,上海代表团一名领队向记者表示,在改善机制体制的同时,也呼吁上海家长消除误解,支持青少年投身体育。

  据他介绍,残疾人体育训练负荷小于健全人,而细致的分级比赛制度更确保不会存在超负荷情况。多年来,不仅没有选手因参加体育训练而加重残疾,相反,还有一些人因此促进了康复。上海残疾人运动训练中心主任柳瑾说,与前辈相比,90后选手具有更加阳光自信、享受体育以及乐于学习各种知识的特点,许多人在参加体训后,自身及家庭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热爱并投身体育事业,为国争光。  特派记者 孙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专版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人物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阳光天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特稿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上海选手争金夺银实现赛前目标
队伍后继乏人 未来何去何从
年轻的“老”冠军,剑指2016
新民晚报阳光天地A13队伍后继乏人 未来何去何从 2015-09-20 2 2015年09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