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后,王彦章再传喜讯,在男子F34级铅球比赛中摘得金牌,为自己的金牌“收藏”又增加了一枚沉甸甸的战利品。这个因为脑瘫在轮椅上坐了20余年的年轻人,用坚强和乐观书写出一个站直了的形象。
特殊的家庭 更多的关爱
2012年伦敦残奥会男子标枪F33/34级比赛结束后,银牌获得者王彦章给家里打来越洋电话:“爸爸妈妈,让你们失望了,本来能发挥好的,只差一点点……放心吧,我会在后面的比赛调整好心态。”母亲施雨兰心疼地告诉记者:“孩子从小就患有脑瘫,一紧张就会使肌肉绷紧,拉不开……”令人高兴的是,王彦章在随后的F32-34级男子铁饼比赛中获得冠军,再次打破世界纪录。
王彦章3岁时被查出患有痉挛性脑瘫,全家没有因此对孩子另眼相看。外婆特别心疼他,一直把他带在身边悉心照料;母亲施雨兰则注重教育;没有血缘关系的父亲孙永胜视如己出,四处求医问诊……正因如此,王彦章与许多脑瘫患者不同,双腿没有因为长期坐轮椅而变形萎缩,反而有比许多同龄人高出一截的大个子,性格也开朗阳光。
风雨投掷路 “伯乐”长相伴
2004年9月,14岁的王彦章参加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运动员选拔。投掷项目的教练肖文斐激动地一把抓住王彦章:“这孩子是我的了!我要把他培养成金牌运动员”!
2005年第一次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王彦章就取得了铁饼第一名的好成绩。次年,在广东肇庆举办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他蝉联了冠军,显示出一名奥运金牌选手的潜力。
2006年,肖文斐因健康原因离开体训中心,与王彦章只有一字之差的王兴章成了他的第二个“伯乐。在一次训练中,王彦章的腰扭伤了,不仅生活更难自理,参加集训和比赛也愈发困难。王兴章二话没说,照顾起王彦章的日常生活,将100多公斤重的他从轮椅上抱上抱下,还每天帮他上药。与弟子一起进入国家队的王兴章感叹:“一辈子能培养出这样一名运动员,足矣!”
残奥夺金牌 剑指2016
2008年,残奥会在北京举行,王彦章因为没有相关部门的残疾等级鉴定,失去了拼搏的机会;2009年,王彦章参加全国锦标赛,分获T57级男子铁饼第一名和T57级男子标枪第一名,遗憾的是,因为没有评级,与金牌失之交臂,只捧回一座“体育道德风尚奖”;2010年,夺得全国锦标赛T56级男子铁饼第一名的王彦章因为相同的原因再失金牌。
2011年,王彦章终于通过F34级评级,在全国锦标赛的铁饼和标枪项目上圆了金牌梦。2012年,在伦敦残奥会F32-34级男子铁饼比赛夺金。王彦章的目光,已经投向更远的远方——“2016年巴西残奥会,我来了!” 特派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