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我携夫人与单位里一些老同志及家属相约赴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旅游。一个偶然的机会,获悉我家附近的摄影社可做相册,便精心挑选了百来张照片,拷在优盘上。摄影社的小青年帮助设计,封面、封底和照片的或大或小,均按照我的要求制作。三天后,一本精致的家庭旅游相册呈现在我的面前。
后经朋友提议,相册的扉页上写了“自序”,相片旁配上简洁的文字,更有“画龙点睛”之感。以后,我们又相继去了美国西部、瑞士和地中海等国,前后共制作了四本相册。
由此,笔者有三点遐想。
第一,“老有所乐”应是自己退休生活的追求。我工作了整整44年,退休后尽管还有一些讲课、理论研讨和写作等任务,但是,退下来了,心情就放松了。恩格斯说,人生有生存、发展、享受三大主题。我以为,“中青年段”以发展为主,老年则是突出“享受”了。“老有所为”当然不错,但应在身体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发挥“余热”;就是“老有所学”,也是为了丰富生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我这个人不谙麻将和牌,爱好游泳和旅游、摄影。
我的相册里有在夏威夷海边踏浪、巴厘岛海滩游泳、地中海邮轮戏水的照片。在学生时代,曾获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称号,勇夺上海市中学生蛙泳冠军,横渡过长江,从宝山吴淞口游到崇明新开河。工作忙了后,没有时间游泳。退休后,在附近的游泳馆买了年卡,重操旧技。我与夫人一起每周游五六次,每次一千米,相互勉励,寒暑不辍。二是学摄影。买了摄影书,听摄影讲座,从摄影构图、测光用光、白平衡学起,结合自己的实践,慢慢琢磨。旅游是最好的“实习期”,要掌握好全套的摄影技术很不容易,我只是刚踏进门槛,但当资深人士点评几张照片还拍得不错时,内心会陡升一种愉悦感。
第二,旅游是异国文化的品味、心境的释怀。相册中,有布莱德湖、卢塞恩廊桥的迤逦,有日本富士山、瑞士马特洪峰的峻峭,有克罗地亚和洛桑古堡的幽静,有苏黎世湖、旧金山九曲花街的妩媚,有斯洛文尼亚“小九寨沟”斑斓的秋景,还有埃及金字塔边骑骆驼时的惬意……一般而言,旅游所到之处,是所到国家较为阳光的一面,在那里徜徉,大自然的美景、城镇的有序、异域人士的举止,值得我们一一品味。
第三,珍惜和留住相册中的“驴友情”。海外旅游往往结伴而行,相册会显示情意的“温度”。游程中,“驴友”互相关心、照顾,结下深厚的友谊。在漫长的高速公路旅途中,我们适时举行“车厢论坛”,一扫睡意:老领导畅谈上海农业发展和浦东开发,专家教授解读经济和社会热点,企业家眉飞色舞教大家怎么理财,歌剧院老院长夫妇侃侃而谈创作体会,并指挥大家唱歌。旅游团在“幻想曲号”邮轮上举行过“旗袍真人秀”;在庞贝古城遗址,还与50多名意大利青年合影,一曲中国民歌《茉莉花》赢得了他们的阵阵掌声。相册,记录下了一个个美好的瞬间。
“外面的世界真精彩。每年到‘地球村’走走,是我们的心愿”,我在相册自序中这样写道,“明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