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31:阅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俞丽拿:两岸交流的报春燕
周天柱
  ◆ 周天柱

  1940年生于上海的小提琴演奏家俞丽拿是一位传奇人物。她幼年学的是弹钢琴,而少年时一举成名靠的却是小提琴。1959年5月27日,我国正处于“大跃进”年代,但是上海音乐学院向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作品,竟然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当晚,该作品在上海兰心大戏院首演,年仅18岁的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俞丽拿有幸担任小提琴独奏,其娴熟的演技、优美的旋律很快征服了全场观众,俞丽拿的芳名瞬间传遍大江南北。

  俞丽拿成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第一演奏人”。50年来,《梁祝》唱片在国内先后灌制了6个版本,但究竟出了多少张,就连俞丽拿本人也不清楚。在“文革”以前,它的销售量在排行榜上,仅次于梅兰芳的京剧唱片。为此她荣获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

  《梁祝》是迄今为止中国在全球影响最广泛的小提琴协奏曲。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外乐团小提琴手都以能演奏此曲为荣。日本“小提琴皇后”西崎崇子更因模仿俞丽拿的演技,使《梁祝》红遍日本,被人誉为“日本的俞丽拿”。

  《梁祝》旋律首次飘荡在宝岛上空

  1990年10月,艺术风采不减当年的俞丽拿应台北市交响乐团盛邀访台,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位直接赴台演出的艺术家,理所当然成了当年轰动海峡两岸的焦点人物,台湾媒体赞誉她是一只“两岸双向交流的报春燕”。

  这一年10月19日夜晚,台北“国家音乐厅”出现了多年未见的“爆棚”盛况。当身着一袭墨绿色长礼服、风度优雅的俞丽拿缓缓登上舞台时,观众席上先是一片寂静,紧接着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席间还不时夹杂着阵阵惊叹声。“真是俞丽拿来了?!”有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花甲老人,拼命揉着通红的双眼,似信非信地直盯着舞台。

  对于俞丽拿来说,登临世界各地的大舞台演奏早已习以为常,面对如痴如醉的众多观众,她总是凝神屏息,从容持弓,奏出一个个千变万化的音符。可那晚,她实在抑制不住内心澎湃的情感。几十年来,她的足迹踏遍了长城内外、乃至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唯独无缘为宝岛同胞献技,这不能不说是巨大的遗憾!现在,终于能与宝岛乐迷共度“俞丽拿之夜”,她是多么激动啊!

  艺术的灵感在于感情的激发和即兴的创新。当晚,俞丽拿的身心全部沉浸于《梁祝》的氛围中,她的表情随着故事的情节,时而沉醉,时而哀怨,一曲奏罢,掌声四起,俞丽拿6次出场谢幕,仍欲罢不能。此时此刻,她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一天收到三个生日蛋糕

  俞丽拿没想到,自己的一个私人秘密在首次抵台48小时后,会被当众“揭底”。为了“俞丽拿之夜”的盛大演出,海峡两岸音乐家抓紧时间分头练习。当第一次合练刚结束,台北交响乐团团长兼指挥陈秋盛在《生日快乐》的乐曲声中,当众宣布:“诸位同仁,今天让我们衷心祝愿尊敬的俞丽拿教授生日快乐!”全体团员起立,在热烈的掌声中,一位女团员满面春风地捧来了一只10多斤重的大蛋糕,蛋糕正中赫然有一把小提琴,鲜红的缎带上写着:“祝俞丽拿教授乐坛魅力永存!”

  当晚,台湾各界假台北“淘淘大酒家”举行欢迎宴会。热心的女老板也是一个十足的《梁祝》迷,她悄悄地将宴会演变成别具特色的祝寿酒会。当华灯渐暗,四座的红烛吐出了光焰,10多位俏丽的女郎依次出场,用多种国家的语言唱起了《生日歌》。身穿节日盛装的女老板恭恭敬敬地向寿星献上了精心制作的5层生日大蛋糕。

  宴会结束,已近午夜。俞丽拿回到旅馆,恭候多时的旅馆总经理又带领员工,盛情地给她送来了一日之中的第三个生日蛋糕,并且风趣地说:“台湾民间最推崇‘三’,第三个生日蛋糕最有意义。”

  台湾富商借给她一把世界名琴

  2009年3月7日晚,小提琴家俞丽拿在上海音乐厅再次奏响抒情动人的协奏曲《梁祝》。她的儿子、钢琴家李坚则站在了指挥席上,执棒上海青年交响乐团,一台音乐会在众人热盼中拉开帷幕。

  这次演出,俞丽拿神情分外专注,琴音也格外明亮,听众们无不沉浸在深情的旋律之中。原来,当晚俞丽拿手持的这把小提琴非同寻常,这是一把意大利斯特拉底瓦里古琴。演出结束后,俞丽拿悄悄披露了一个大秘密:“50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用世界名琴演奏《梁祝》啊。”

  原来,从1959年5月首演《梁祝》起,俞丽拿使用的是一把谭抒真教授制作的小提琴。半个世纪来,这把琴一直伴随着俞丽拿登台演出、进棚录音。有时与自己的学生同台演出,学生的琴都比她的琴名贵,她也毫不动心,毕竟手中的这把琴陪伴她多年,演奏时得心应手。

  2008年秋天,来自宝岛台湾的一位学生开始跟随俞丽拿学琴。这位学生虽然家境富裕,却对艺术格外投入。按俞丽拿的教学习惯,从不询问学生的家庭背景。见他学得认真,她也教得十分用心。这一切都被这位学生的父亲吴明宪看在眼中,对这位《梁祝》的首演者十分钦佩。

  吴明宪是一位台湾科技实业家,因为钟爱艺术品,又成了一位收藏家,还在上海创办了艺术品公司。当他从报纸上得知俞丽拿要在上海音乐厅举办“话蝶50年”音乐会时,便主动向俞丽拿提出:“俞老师,我收藏了一把斯特拉底瓦里琴。如果你有兴趣,不妨就用这把琴来演奏《梁祝》吧。”斯特拉底瓦里琴是非常贵重的古董艺术品,虽然收藏家出借名琴的事情在国外也经常发生,但一般都要签订合同、购买保险,吴明宪却是无条件借给俞丽拿在这台音乐会上演奏《梁祝》。

  演出前一个星期,俞丽拿接过了这把制作于1647年的古董琴,稍稍一试,果真非同凡响。她就天天闭门苦练,一个星期下来,俞丽拿对这把琴已非常熟悉,演奏起来运用自如。在当晚的音乐会上,俞丽拿持琴挥弓,为观众尽情挥洒出了感人的音符。

  飞赴宝岛举行封琴谢演

  2010年5月20日,台北市民乐团为“经典重现音乐会”举办记者会。应邀前往参加演出的俞丽拿在会上动情地说:今年我已满70岁,即将告别舞台。在正式告别前,专程赶到宝岛,最后一次为台湾观众演奏《梁祝》。回忆20年前第一次赴台演出交流,俞丽拿感慨万千,记忆犹新:“到台湾后原本计划在台北就演一场,不料实在太轰动,观众恳请主办方无论如何要加演。经多方协商,好不容易挤出场地又多演了一场。当时台湾报纸铺天盖地地报道,光剪报我就整理了一大本。”

  此后,俞丽拿又应台湾方面的盛邀,多次赴台表演,台北、台中、高雄的舞台上多次响起她优美的琴声。“现在完全不同了,两岸关系发展很快。20年前从上海到台北,经深圳、香港走了整整2天,而这次从上海来台直航只用了80分钟。”俞丽拿回忆道:“今年封琴前再来宝岛演出特别有纪念意义。接到台北市民乐团的盛情邀请,让我立刻想起自己50岁时在台湾拉《梁祝》,过生日的美好时刻。这一美好时刻,已经永远镌刻在我的记忆中。”那晚,里三层、外三层的“俞丽拿迷”将演出剧场围得水泄不通,他们有幸聆听俞丽拿的封琴演出,高兴得连呼“过瘾”。

  (摘自《上海滩》2015年第8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广告
   第A03版:时政·要闻
   第A04版:新民眼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互动
   第A17版:目击/街拍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国庆影视
   第A22版:国庆影视/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要闻/文体新闻
   第A25版:专版
   第A26版:要闻/文体新闻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连载
   第A31版:阅读
   第A32版:广告
   第A33版:上海花城
   第A34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5版:辰山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6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7版:共青森林公园/上海花城
   第A38版:上海植物园/上海花城
   第A39版:上海花城/海湾国家森林公园
   第A40版:上海花城
   第B01版:汽车周刊
   第B0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04版:汽车资讯/汽车周刊
   第B05版:新民教育
   第B06版:校园内外/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校园通讯
   第B08版:专版
俞丽拿:两岸交流的报春燕
广告
新民晚报阅读A31俞丽拿:两岸交流的报春燕 2015-09-30 2 2015年09月30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