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50岁舞蹈奇才“挂靴”
纪莲“虾米鞠躬”致谢
张艺
  一次又一次,希薇·纪莲把身体弯成虾米形状,对台下拍手拍得疯狂的观众鞠躬致谢。灯光亮起,观众全体起立,掌声依然如暴风骤雨,毫无减弱的趋势——昨日的上海文化广场,传奇舞蹈女王希薇·纪莲用4支舞蹈,向过去的自己和观众告别。1000多名上海观众在现场,见证了这位50岁舞蹈奇才的“挂靴”之路。虽然观众期望腿脚笔直的“六点钟”经典动作没有出现,但已经五十岁的纪莲昨晚依然光彩照人。

  四支舞蹈

  昨日演出的剧目,云集了4位对希薇·纪莲舞蹈生涯有重要影响的著名编舞大师的创作,其中,阿库·汉姆的《技巧》和罗素·马利方的《从此以后》为新创作品,威廉·弗赛斯的《双人舞2015》和马兹·艾克的《再会》为已有作品。弗赛斯的作品由英国萨德勒·威尔斯剧院的两名专业男舞者布莱吉尔·乔卡和莱利·沃兹完成,而纪莲自己则演绎了其余的三支舞蹈。

  著名舞者、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告诉记者,第一支舞蹈《技巧》的编导阿库·汉姆是十年前崛起的、在世界舞坛中最具代表性的中生代编舞家,他把传统印度舞的语汇和当代舞语汇进行了融合。《技巧》的配乐中,观众可以听到许多东方元素。纪莲在表演时剔除了芭蕾舞演员的传统,换成了一个全新的自我。

  传世佳作

  许多观众都很喜欢纪莲于昨晚演绎的最后一支舞蹈,由马兹·艾克编导的《再会》。对中国观众来说,马兹·艾克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他曾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担任瑞典的寇尔贝舞团的驻团编导和艺术总监。这支舞的诞生也充满传奇,据说,两位舞蹈界的天才仅用了14天时间,就打磨出了这样一部佳作。

  《再会》的故事性很强,这是艾克编舞的最大特点,舞蹈的服装色彩也十分鲜艳,纪莲身着家庭主妇的黄色半身裙和针织开衫,从舞台中央的一道投影出来的门走出。舞蹈的背景音乐是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编导把自己对人生的概念通过舞蹈展现出来。

  灯光精致

  《再会》中,和舞蹈配合的多媒体灯光也令人印象深刻,舞蹈伊始,舞台中央出现一个灯影幻化而成的大门,虚幻中带着真实。纪莲放大的五官在门中闪烁,真实的舞者肢体和幻化的光影交叠,各种形状一闪即逝。资深舞蹈专家徐森忠表示,灯光的变幻,暗示着舞者所扮演的人物的情绪时而孤独自闭,时而澎湃激烈。“这让上海的舞蹈者们反思,如何让多媒体在演出中变成和舞蹈相辅相成的艺术手段,而不仅仅是漂亮却浮于表面的舞美效果。”黄豆豆说。

  北京舞蹈评论家曹语凡认为,纪莲舞蹈动作难度之高,令普通舞者望尘莫及。她的许多动作都是在多项空间里完成的,简单来说,就是手、脚与头会在不同水平空间和方向上。她的旋转也不是传统芭蕾舞里那种360度的流线型旋转,而是四肢像一棵树一样优美地伸出去缓慢地旋转,流动变化、极富张力。 本报记者 张艺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50岁舞蹈奇才“挂靴” 纪莲“虾米鞠躬”致谢
青年,是艺术的生力军
“不小姐”印象
倡“一带一路”文化艺术合作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750岁舞蹈奇才“挂靴”
纪莲“虾米鞠躬”致谢
2015-10-19 2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