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为国礼牵针引线
徐书云
  徐书云

  那晚刚从纽约出席联合国有关会议回到北京家中,正巧看到央视播放的纪录新闻片《联合国》(第三集),讲到1995年中国政府为庆贺联合国成立50周年赠送“世纪宝鼎”的事,不由得让我回想起20多年前的往事。原来,“世纪宝鼎”的诞生,真可谓无巧不成书的一桩奇事。

  1994年春,我到上海出差,与我高中的要好同学王亚仑不期而遇。几十年未曾见面,重逢的惊喜自不待言,只可惜时间不允许,简单交谈几句互留名片后匆匆道别。

  几天后,王亚仑通过传真给我发来一封信,称他在上海师范大学工作,还兼《特艺世界》杂志副主编。杂志拟改名为《21世纪特艺世界》,希望我能帮忙请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为杂志题词。我颇感为难,心想:作为联合国的总管家,秘书长日理万机,哪有时间管这种小事?另一方面又确实很想支持一下老同学。左思右想,决定还是试一下。那时,我任联合国人口基金驻伊朗代表,我便打长途电话给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对他说了这件事,并寄了改名后的杂志求他帮忙。也许为以中国特有工艺为载体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也或许为中国国内这一民间行为所打动,加利秘书长果真为《21世纪特艺世界》杂志写了祝词。祝词这样写道:“我很高兴地向《特艺世界》读者致意。通过《特艺世界》这类杂志的文章,全世界的人们得以交流信息,互相了解。他们也因此能为和平、友谊、合作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这也正是联合国宪章的目标。布特罗斯·加利。” 

  我拿到祝词传真喜出望外,马上将这一喜讯告诉了上海的王亚仑,并立即将祝词传真给王亚仑和他的同事们。他们自然惊喜万分,在给我的回复中连声道谢。正当我为替老同学办成这件大事而如释重负之时,王亚仑又发来传真,说杂志社的朋友们大受鼓舞,议论如何答谢加利秘书长,有人突发奇想,提出由民间发起研制巨型青铜重器“世纪宝鼎”,在联合国成立50周年之际,以国家名义赠送给联合国。王亚仑希望我大力促成此事。我被这一大胆而美好的建议所吸引、所推动,决心将好事做到底,就给外交部国际司司长王光亚写了封信,传真到北京,同时抄送给上海王亚仑。也不得不佩服上海人精明能干、办事利索,杂志社所属公司经理卢银涛,第二天持信飞到北京,直奔外交部求见王光亚。王光亚是上海人,见了上海来的老乡,自然多了一份亲近感。听罢卢的汇报,他高兴地说:“你来得适逢其时,我们正在考虑国礼的事,你们的构想很好,我很支持。此事等钱外长出访回来即向他汇报,有了明确意见后再告你们。”1994年8月,上海外办接外交部通知,国务院已批准外交部关于向联合国成立五十周年赠送“世纪宝鼎”的请示,上海的一个民间构想就这样变成了国家行为。

  1995年10月21日,出席联合国成立50周年特别纪念大会的国家主席江泽民,在到达纽约的当天下午,出席了中国向联合国赠送礼物——“世纪宝鼎”的揭幕仪式。事后,上海市开了庆功会,为表扬我的牵针引线,给我颁发了一张奖状,并赠一只高17cm的“世纪宝鼎”作为纪念。因我在国外,由我同学王亚仑代领后转交。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断想三则
我为国礼牵针引线
赵冷月先生二三事
老报纸的广告
呼唤同性护理
今宵灯谜
离圈太近,离人越远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前途未卜留遗书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我为国礼牵针引线 2015-10-19 2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