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金秋十月,“粉红丝带月”——~~~
金秋十月,“粉红丝带月”——~~~
金秋十月,“粉红丝带月”——~~~
金秋十月,“粉红丝带月”——~~~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秋十月,“粉红丝带月”——
我们打赢“乳房保卫战”
邵志敏
  ◆ 邵志敏

  十月是“粉红丝带月”,因此我们再谈乳房的保护与健康。

  全世界共有35亿女性,可是只有64亿8千万个乳房。按此换算,世界上每年都会“诞生”120万个乳腺癌患者,其中约有80万人会因此失去一侧或双侧乳房。

  持续走高的发病趋势以及气势汹汹的夺命节奏,让乳腺癌有了另一个绰号“红颜劫”。面对潜伏在女性身边的 “劫难”,我们又该如何打赢这场“乳房保卫战”呢?

  雌激素是乳腺组织

  恶变的“元凶”

  雌激素,就像女性身体中的“平衡器”。它,可以让女性变得妩媚动人。同样,过高的雌激素水平,会变成一枚“照明弹”,招致乳腺癌的关注,并被悄悄盯上。

  多年来,乳腺癌的直接病因依旧难以捉摸,更多地认为是多元因素的集合体。但肯定的是,雌激素是诱发乳腺组织恶变的首要“元凶”。

  因此,打赢“乳房保卫战”第一步就需要将“平衡器”置于一个水平位置,将可能诱发雌激素水平增高的因素“拒之门外”。

  俗话说,“十年间女性腰围增大一码,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三成”。或许这种说法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肥胖女性的雌激素水平相对较高,并与乳腺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项全国性的研究发现,中国女性(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中BMI(体重kg/身高m2)大于等于24的人患乳腺癌的风险相比BMI小于24的人增加了4倍。按照目前趋势,超重和肥胖使得未来中国年轻女性乳腺癌在绝经后的患病率陡然上升。

  此外,未育或未曾哺乳以及有家族史的女性也是乳腺癌的高危人群。尽管西方女性多胎生育,但是发病率依旧居高不下。这背后还有其他外源性雌激素的“捣乱”。比如高热量、高蛋白的西化饮食结构。还有就是西方诸多绝经后妇女运用“激素替代法”让美丽驻留,留住青春,殊不知在延缓衰老的过程中,她们同时面临着持续高位水平雌激素诱发乳腺癌的风险。

  早期筛查效果优于自我检查

  癌症预防黄金法则是“三级预防”,乳腺癌同样也是如此。镜前自查的一级预防已经深入人心。但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没有经过专业医师宣教的镜前自查,漏诊比例逾三成。临床中,我们发现许多通过自查发现乳头有溢液、乳房皮肤呈橘皮状改变、双侧乳房不对称等情况才来就诊的患者,病程早已经错过了早期,更有甚至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早期筛查与早期发现是两个相近的概念,但有所不同。早期筛查致力于发现那些仅凭灵敏医学仪器捕捉到的“微癌”和癌前病变,只有从正常人群中把这批患者或“准患者”较早地筛查出来,才能有效提高乳腺癌的疗效和生存率。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I乳腺癌经过手术之后可以完全达到根治效果,5年生存率超过95%,有条件的患者还可以实现保乳手术。

  在乳腺癌中共有四把“筛查利器”,分别是钼钯、B超、核磁共振以及空心针穿刺。四种检查手段的目的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个即“运用综合性诊断方法,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目前,乳腺癌分型极细,均有独立的“生物学ID”,有些病灶多种检查都能发现,而有时仅有一种检查手段才能捕捉到一些乳腺癌的“蛛丝马迹”,比如一些分期很早的乳腺癌患者,常规的B超、钼钯都未能发现其“踪影”,惟独核磁共振可以检测到那些微小癌。最后,经影像诊断被高度怀疑“癌”的患者,我们现在运用最先进的“微创诊断”即在B超或者钼钯的引导下进行空心针穿刺,为每个可疑患者做出精确的定性诊断,为下一步的及时治疗赢得时间。

  认清报告中的三个“不等号”

  平日里,接受乳腺癌早期筛查的女性不在少数。检查报告中的“钙化、乳腺增生、小叶增生、纤维瘤”等字眼时常令人不寒而栗。其实,对于这些诊断结果,并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样糟糕或者一概而论。

  首先,钙化并不等于得了“坏毛病”。通过钼钯检查,我们可以发现乳腺组织中的钙化点,其中既有良性钙化也有恶性病变。专业医师可以将钙化区分开来,一旦钙化分级判定为四级,这批女性就要密切注意了,这提示你的钙化点很可能和乳腺癌密切相关。同样在B超检查中,医师也会对肿块进行分级,一旦处于四级及以上,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就会陡然增加。

  目前,乳腺癌诊断治疗与其分期密切相关。一旦诊断报告中出现“分级”的情况,你就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四级及以上的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探查。

  其次,小叶增生不能和乳腺癌划上等号。乳腺的小叶增生应该说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乳腺生理性的周期变化。假使患有小叶增生的女性发现可疑病灶,进行穿刺或活检证明它是不典型增生,这与乳腺癌的发生可能会有关联。除此之外,没有过度恐慌的必要。

  最后就是纤维瘤。人们一看到“瘤”就会恐慌,担心它就像一个定时炸弹,稍有不慎3年~5年就会变成一个“癌”。其实较多发生在年轻女性中间的乳腺纤维瘤通常情况不会癌变。此类女性应该每半年坚持随访。如发现瘤的体积变大,我们通过门诊的外科手术便能获得根治性的解决。

  (作者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大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门诊:周三上午,特需门诊:周一上午)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B0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B08版:专版
莫轻视抑郁症 及时规范治疗
我们打赢“乳房保卫战”
银屑病讲座义诊
广告
新民晚报康健园B01我们打赢“乳房保卫战” 2015-10-19 2 2015年10月19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