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和女儿一起逛超市时,路过肯德基门口,香气袭人。味蕾忽然让我怀念起好久不吃的老北京鸡肉卷,于是,立即踅进去排队买。
轮到我时,一个年轻的男服务生笑容满面地用清亮热情的声音说:“您好,这是您的老北京!”听出来了,这声音是上扬着的,还透露出欢快,我以微笑报之。这时,跟在我后面的女儿赶紧也用清亮的嗓子快乐地应道:“谢谢您!”就见那服务生笑得八颗牙都出来了。
回来的路上,女儿批评我说,人家那么热情待你,你连声谢谢都不肯说!又说,因为这个服务生的热情让这个夜晚都美好了许多,精神也为之一振。
她还跟我说了一个跟热情有关的故事。有一次,她去上海书城,因为去得太早,书城还没开门,她就站在门口等。等开门的时间一到,门口就立好了八位保安,细心的女儿发现其中有位保安老伯一直面带微笑,也许是他看到这么多人早已在等待进书城看书购书,觉得很高兴很欣慰吧。于是,女儿就走过去跟他快乐地打了声招呼:“早安,伯伯!”保安老伯有些吃惊,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后,赶紧回答:“早安,小姑娘!”女儿说,那一整天她都很开心。原来一个热情的招呼可以使人心情变得明亮。
心想,年轻真好,梦想还没有像泡沫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破灭,纯真还没有被现实无情地打击过,所以对这世界尚存无限的热情,可以对一个陌生人微笑问好。
“记得当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热情好像总关乎年龄。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70后明显不如80后热情,而80后又比不上90后热情。我曾参与过一个青少年失业情况的调查研究,开始很有顾虑,怕他们青春叛逆、有棱角、不配合,无法完成此项任务。结果,发现这些90后一个个非常懂礼貌,几乎有问必答。工作开展得特别顺利,这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后来,我若有所悟:也许是因为他们都还年轻,年轻到面对陌生人的提问,仍然可以做到热情有礼貌心不设防。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曾从单纯、青涩、热情中走过,为朋友两肋插刀,为恋人生死度外。可是,慢慢地,我们满腔热忱被岁月磨损得所剩无几,终于变得越来越冷淡,人越老话越少。于是,我们沉默、谨慎、设防、中庸,自认为优雅得体、大方妥帖。
可是,我们失去热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的冲劲与快乐,这世界少了许多种颜色。
还好,有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