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好密码,是最有效的招数
继移动或银行积分换钱、手机银行失效等带链接的诈骗短信向手机狂轰滥炸之后,又一种欺诈手法悄然出现,一不小心易中招。
记者的报社工作邮箱接到一封“邮箱升级通知”邮件。邮件称,公司办公自动化(OA)系统将全面升级,请员工们第一时间将邮箱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码填写后回复邮件,否则邮箱升级后可能无法使用。
对这么一封没落款没日期的邮件,多数人把它当垃圾邮件一删了之。但是,如果你真的相信并回复了,那么自己网购常用的银行卡信息也有可能随之泄露。银行业人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提醒说,一些购物网站可以用邮箱及手机号来登录,如果忘记密码,可以申请通过邮箱找回。因此,掌握了邮箱及密码等简单信息,不只控制了这个账户,还能继续用邮箱去其他大大小小的网站试验。某些人为了图方便,网上各类交易的密码用同一个,试对了一个一网打尽。小网站安全系数不够高的话,客户的邮箱相关信息等有可能被盗取掌握。大网站相对而言安全管控要严格,但有的也可以通过邮箱重置密码。
磁条卡易被制作伪卡
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减少安全隐患
从目前情况看,被犯罪分子制作伪卡进行盗刷的银行卡都是磁条卡,且近几年通过伪卡诈骗的金额直线上升,尤其是对借记卡客户造成较大损失。原因何在?
“2012年起,这类案子就多了起来,”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因为那时候磁条卡专利到期解密了。”这客观上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
磁条卡的信息容易被获取,制作成伪卡,造成持卡人的损失。因此专家建议,手中的银行卡最好升级为芯片卡。从2014年起,人民银行就要求各家银行大力推进芯片卡。现在新发的银行卡都是芯片卡。有的芯片卡还留有磁条,但是在渠道上做了控制,不允许降级使用。
据介绍,芯片卡的安全性远高于磁条卡。国外已使用芯片卡多年,到现在还未能被仿制,破解难度非常大。“现在我们在客户办业务的时候,都积极动员把磁条卡换成芯片卡,减少安全隐患。”
法律修改要跟上时代需要
对付新型犯罪,必须有法可依
相比贷记卡遭遇盗刷还可能及时拦截住,借记卡里的钱是持卡人自己的“真金白银”,一旦被骗划走,回来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银行专家告诉记者,如果钱还未被转走,客户能提供详细交易信息,比如金额、转入和转出账户及时间等,让银行能大致判断是诈骗的话,银行可以短时间应急控制,便于公安部门调查。但是冻结个人账户按照法律手续需要客户提供报案回执,以防恶意行为,来不及报案的话,客户需要先写一个承诺书。但即使冻结了,开户人依然能持本人证件去就近网点解开。
银行人士提出,现有的《储蓄管理条例》1993年实施,整个规定基于柜台手工操作,对电子交易几乎没有提及。加上《结算账户管理办法》,银行所能依据的只有这两个根本法律。当电子交易日益发达,指导实际操作的相关法律是不是也该与时俱进,做一些改变?这样银行面对新形势下的犯罪活动,在操作上有法可依,不至于过多考虑自身承担的风险而束手束脚。
本报记者 谈璎 金旻矣 实习生 朱颖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