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监局昨天发布的数据显示,7家沪信用卡中心去年的客户数、贷款余额、消费交易额、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7%、24.05%、30.6%和28.75%。其中,贷款余额、当年消费交易额以及业务收入约占全国的40%多。2015年末,七家在沪信用卡中心不良贷款率为1.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卡网上盗刷、套取银行卡信息、支付诈骗等一直是网上用卡安全领域的“重灾区”。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持卡人信息管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引导消费者合理用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组合拳”,保护好百姓的金融安全。
针对信用卡安全,各银行也有不少积极的防控措施,比如可引入大数据提高鉴别伪冒信用卡的准确性。“一位从来不买游戏点卡的客户,如果一下子买了大额点卡,很可能就是异常交易,可以对交易实施拦截、暂停。”在客户修改地址、密码、手机号时,有些银行也启用了最高等级的校验方式。
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表示,去年自掏240万元,有奖征集信用卡互联网及电话诈骗线索,并配合上海江西两地警方,一举端掉一个特大跨省金融诈骗团伙,抓获41名犯罪嫌疑人。同时,浦发还干扰诈骗团伙的电话线路,24小时不间断呼叫,通过录制的语音信息令电话瘫痪,迫使骗子停止欺诈。
交通银行则通过后台监控,识别可疑支付并及时拒付,保障用卡安全。农行对于已形成事实风险的交易,及时开展在线货物拦截和资金延迟结算,降低客户损失。建行则主动识别存在信息泄露隐患的卡片,主动给客户换卡。兴业银行定期对各渠道、平台的欺诈交易笔数、金额、欺诈率等要素进行风险预警,一旦有异,立即与客户沟通。
各银行表示,一旦发现盗刷,将尽快联系到商户拦截交易,尽可能挽回实物损失。对游戏点卡、储值卡等虚拟交易,则会通过各种机制,与第三方支付机构联系。
银行业要提高风控管理,普通市民也应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来自上海银监局的薛茹说,持卡人要养成良好的用卡习惯,妥善保管重要信息,千万不要把身份证号、卡号、交易密码、动态验证码、有效期、信用卡背面的三位数安全码等告诉他人。对于诸如“积分兑换”“有奖礼品”等链接,不要轻易点击,可以先询问客服短信的真实性。
薛茹也提醒市民,千万不要抱着侥幸心理利用信用卡套现,否则极易泄露卡片信息,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额度也并非越高越好,否则一旦被盗刷,损失将更多。
本报记者 金旻矣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