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今年春节出境游形势火爆,近600万人海外掷金900亿元人民币。不少人在网上分享出境游体验,感慨出境游享受到的优质服务。更有人总结出一份“境外优质服务TOP5榜单”,包括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精细化的门票管理系统、专业的服务、稳定的价格、完善的诚信体系,称“国内有些旅游服务是想尽办法让游客掏钱,但国外的一些优质服务却让人心甘情愿主动打开钱包”。这再度引发人们对国内旅游综合环境差的诟病。
当今中国,人们热衷走出家门看世界。旅游这个休闲产业进入“黄金时代”。然而,旅游业井喷的同时,总有一些“阴云”挥之不去,诸如“天价”消费事件、宰客事件、人满为患、高票价等等。实事求是讲,出境游恐怕也并不都是“天堂”,旅游体验也得因地而异。但无疑,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成熟经验和思路,不是没有借鉴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得读懂民众这种晒出境游优质服务背后的焦虑和期待:何时我们的国内游环境和体验能大大提升一下,让中国旅游经济真正拥抱“黄金时代”?
中国旅游业到了真正需要摆脱短视眼光的阶段。一方面如何认识中国旅游业所处阶段和地位,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在经济大环境并不乐观的情况下,更应注重小心呵护和充分挖掘诸如旅游业这样“逆生长”产业的能量。同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和新的收入层次。诸如旅游、电影此类服务业、文化休闲业,今后注定将继续高歌猛进。就发展旅游业而言,理应眼光放远一点,梦想做得大一点,别再热衷在“一锤子买卖”或挣点门票的小钱上“打圈圈”。要真正利用好千古难遇的旅游业“黄金时代”,创造经济价值,造福民众生活。
另一方面则是旅游经济本身的问题,亟待破题,比如门票经济的化解以及国民休假制度的设计等等。其中,尤其突出者是,单一门票依赖症亟须摆脱。不少知名景区,实际上禀赋不错,但如何发展旅游业,他们的手段只有门票涨涨涨。太多的景区一过涨价“闭关期”,就迫不及待。当前中国,一批景区门票单价已经突破200元的高价区,甚至一些带有国家公园性质的自然景观区也是如此。这不仅有违自然资源的公共属性,也彰显了一些地方发展旅游业思路的单一和低端。旅游业是个大产业,只盯着一点门票,而无意或无法在精细化服务上做文章,这是没出息的表现,该改改了。
其他则是旅游市场的监管问题。诸如野导、低价团、捆绑消费、强制购物、天价消费、宰客等等,说到底是市场监管的弱势所致。为什么一些宰客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发生,归根到底是监管者缺位。面对投诉,或相互推诿,或反应迟钝,或地方保护,或懒于应对,这都不利于旅游市场整体环境的根本扭转,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