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午我去淮海路上走了一走,从乐安坊到巴黎春天百货,那是气质“女神”李伟华走了十几二十年的路。走在乐安坊里的时候,有一种错觉,仿佛时光从来没有流转过。依然是横架弄堂顶的晾衣杆,极窄的夹弄,各种搭出来的棚棚,还有在弄堂里搬把椅子晒太阳的老人。
虽然这里是可以怀旧的地方,但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心酸。寻找李伟华家并不确切的门牌号时,发现那扇门已经破败不堪,表面的漆都剥落下来,仿佛这里是一个废弃了几十年的院子。在弄堂的深处,居然还开了一个发廊,几个年轻人吃住在里面。有一间屋子敞着门,里面幽暗破败,空无一物,一个妇女在煤气灶上做饭,她说她是这里的租客。有一个年轻的女子站在门前,大声地打着电话,似乎她在这里经营着一个店,然后有一点和别人生意上的小纠纷。
石库门主干道的尽头不到的地方,两个阿婆对面坐着聊天,晒太阳。阿婆说,今天太阳没昨天好,但昨天冷。就在她们前面不到10米的地方,是一个大型的垃圾箱,可能整个乐安坊的垃圾都倒在这里,好多溢在外面,总不是一个和谐的景象。
这个里弄的部分前后楼,仅不到2米的间隔,后排的房屋完全晒不到阳光。一位六十岁左右的阿姨说,朝南还好点,朝北的房间很冷的,亭子间都很冷。而所有的门窗基本还都是百年前的样子,谈不上什么保暖的效果。
这里租住着很多在沪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只当是暂时的便宜住处。剩下的,就是一待数十年的“老土地”了,似乎他们也习惯了这里的生活,毕竟,基础设施还是有所改善的。
我在这里可以看到新配的电表箱,电力供应应该问题不大,自来水管不知道有没有改造过。这里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居改商用,环境杂乱,门窗的安全性和保暖性远远落后于时代。
当然历史悠久的石库门房子显然居住条件不能和新建商品房比,但在保护历史原貌的同时,能适当修缮,维持整洁,清理非法租户,让老人们在老建筑里安享舒适的晚年,那也将是淮海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