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诗意的共同绽放
过传忠
  过传忠

  迎新年,上海图书馆,听“海上心声”朗诵会。五位女诗人张烨、徐芳、孙思、冬青和杨绣丽的30首作品。既感动又享受。五位女诗人笔下的每一个汉字都闪烁着星光,她们用诗句传递着爱意、温暖、悲悯和善良。

  《别父》是冬青写的,可以说是本场演出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诗,不少人流下了眼泪。其实,它只不过写了女儿和父亲诀别的一幕幕场景,但她写来细腻、深挚,由告别、安葬、“七七”写到追思,描绘丝丝入扣,联想上天入地。哀而不怨,悲而不伤,表达了对生命“从天堂里来,到天堂里去”的理解,表达了对父亲“留在我身体里的那些”赠予的感恩。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景,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充分传达了作品的人情美。

  徐芳的《那个人》篇幅很短,但意趣盎然,甚至还带有几分幽默感。它以高度凝炼的文字捕捉到了新时期一些走在时代前列的人们的剪影,“急急忙忙”到“没空喝完一杯茶”啊,为了立马转化“能量”“狼吞虎咽”汉堡包啊,这群在“各种各样”的新事物的海湾里遨游的弄潮儿充分展现了一代改革者的精神风貌,他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充满新意,这种人生美确实值得讴歌。

  张烨的《给我爱也许能长成一株玫瑰》是诗情和哲理的结晶。别看字面上都是“玫瑰、丁香、铃兰、腊梅、牛胡、荷花”这些花名,它实际上就人际交往中的爱恨情仇作了形象而深入的解析,包含着鲜明而立体的价值观,令人思索。特别是结尾处“欺骗的土壤上只能生长仇恨”这句,真可以格言对待,它充满了人性美。

  梅兰芳是大家熟知的,孙思在她一联串描写上海名人故居的作品中写下一首《梅华书屋——致梅兰芳》的小诗,除了对梅先生“比女人更像女人”的“另一种人生”予以绝妙的赞叹与追怀外,更集中笔墨刻划了敌伪时期他“蓄须罢演,杜门谢客”的“七尺男儿”的铮铮铁骨,对梅先生人格美的歌颂令人肃然起敬。

  杨绣丽写的《做一棵艾草》。这一个梦,一个诗人做的美好的梦。同从屈原到艾青这些诗人的梦相呼应,作者追寻“香草美人”的芬芳,常含深爱土地的泪水,渴望能像燃烧的艾草样“为一个时代熏蒸”,动人地表达了作者可贵的诗魂诗意,姑且称之为人文美吧,美好的气质凝聚笔端,为人文的传承尽力。

  五位女诗人被称为上海诗坛的“五朵金花”,朗诵会的举办为的就是“绽放”她们的诗意。这当中,十来位老中青朗诵艺术家和爱好者们也愉快地共同承担下了这项任务。不管是狄菲菲声情并茂催人泪下的感染力和穿透力,还是刘广宁那种细致、冷隽,字字从心灵吐出字字刻在人们心上的认真刻意;不管是陈少泽热情奔放豪情满怀的洒脱风格,还是刘家帧那沉稳、深切、细声细气仿佛与听众交心似的追求……每一位朗诵者都倾注全力,进行着他们的二度创作。正因为在这里朗诵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近十年来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听众,他们也是“绽放”真正的主人,以鉴赏者的身份完成了文学创作的全过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民生速递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社会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互动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财经新闻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家装专版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1版:军界瞭望
   第B02版:人物/军界瞭望
   第B03版:军界瞭望/战例
   第B04版:兵器/军界瞭望
   第B05版:新民法谭
   第B06版:新民法谭
   第B07版:新民法谭
   第B08版:家装之窗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秀场
   第C03版:潮事
   第C04版:摩登
诗意的共同绽放
顾绣——这就是艺术
“独行侠”浦老太
争什么样的“锱铢”
百尺游丝跨江河
骑着自行车去拜年
扫一扫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诗意的共同绽放 2016-02-26 2 2016年02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