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远看是中国山水花鸟画,近看也是中国山水花鸟画——只有就着光,才能发现其质感肌理与宣纸不同的,就是顾绣。这一门10年前就成为国家级非遗的项目,源自明代嘉靖38年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里的女眷。
顾绣,是书香门第里的女性绣花时迸发出来的“进阶技能”。据传,一根丝线可以被分成64份,便于在以绣花针“临摹”山水花鸟时,能体现微妙递进的颜色层次。所谓“以针代笔”、“以线代墨”,照样能呈现勾画晕染的笔触。这是一门以针线再现传世名画的绝技,伤脑、伤神、伤手、伤眼——所以,艺术价值奇高。以现代顾绣传承人的水平,手绣一张A4纸大小的画面,约3个月。
因为顾家在明末家道中落,顾绣悄然走出士大夫家庭。民间妇人争相赶时髦、学手艺,提升审美能力和生活美感。商人也因艺术价值高而开设绣庄,收购绣品,影响遍及苏、宁、杭、湘、蜀。这400多年的跌宕历史,先后出现了缪氏、韩希孟、顾兰玉等名手,绣品细腻无敌、气韵生动。后来的四大名绣——苏绣、粤绣、蜀绣、湘绣皆从中获益。
顾绣还是一门绝杀时空的技能。天赋秉异的绣娘交付这门技艺一生,也难以计算“工作量”。在计划经济时代,松江有顾绣厂,只制作“国礼”。市场经济时代,由于难以找到估价参考,固然承认其高贵的艺术品质,却也因为并不广为人知而难以确定高价,一幅明清时期绣制的古董顾绣10年前的价格就不低于数百万元。高价市场,有价无市。因而,那些古董顾绣,也依然存于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和松江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