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老三届/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2月28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赌饭”的故事
丁汀
  当年刚去崇明农场的都是年龄在十七八岁的知青,年轻气盛好逞强,身体结棍饭量大。第一年工资每月十八块洋钿,少得可怜,但对大多数刚从贫困家庭出来的学生来讲,却充满了无比兴奋,毕竟,这是开始独立养活自家的人生起点。

  几个月下来,知青们发现,这十八块工资只能维持最基本的生存要求:十块买饭菜票,余下买点皮皂草纸牙刷牙膏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孝敬爷娘的还要寄三五块钱回去;抽烟的男知青至少每月两条“飞马牌”五块六角,草纸么就用必须订阅的《红旗》杂志,每天撕一张绰绰有余。所以,临近月底,“脱底棺材”们就开始挖空心思。

  一个“赌饭”的故事至今难忘。

  75届男知青杨龙因身坯魁梧,干活猛,饭量大而扬名。一般男知青一顿吃半斤饭已够,而身高一米八的杨龙却要吃八两到一斤,甚至一斤二两。一角三分一盆红烧小肉,仅有七八个麻将牌大小,如果敞开肚皮让他吃,五六盆没问题!

  一天,知青们正在宿舍前或蹲或站狼吞虎咽般地边吃边聊。突然,73届“小辫子”叫道:“啥人吃得下两斤白饭,我再送两斤饭票!”众人面面相觑,唯独杨龙面露怪笑,结巴着说:“真……真格?”“当然真格!”“小辫子”今朝就想叫杨龙难看,坦气地摸出一叠饭菜票丢在地上。在一片起哄声中,杨龙叫“小辫子”抽出两张一斤红色饭票,交到“中间人”胖子手里,指着“小辫子”:“侬可勿……要赖!侬现在就去买饭来!”

  两斤饭买来了,两只大号搪瓷碗装得沓沓潽。杨龙在众目睽睽之下,三下五除二地吞下了第一碗,第二碗也没打多少隔楞,但肚皮膨出不少。在一片哄叫声中,杨龙要去拿赢到的饭票。不料,“小辫子”再下赌注:“侬再吃一斤,我加侬两斤饭票,上?”杨龙能吃,众所周知,但一记头吃三斤白饭,却没人见过。此刻,杨龙打着饱嗝,硬着头皮应战:“加三斤饭票我就上!侬敢?”“哦……”在众人起哄中,“小辫子”正中下怀:“好!就加侬三斤,吃坏肚皮不管我的事!”

  杨龙和“小辫子”赌饭引来了不少捧着饭碗的围观者。第三斤饭买来了,此刻,杨龙的眼神有点慌乱,但还是摸了摸饱胀的肚皮,端起了搪瓷碗。吃到一半时,只见他饱嗝连连,咽饭时,头颈两边的青筋凸出,再也不像先前吃得那么轻松。一些人开始劝他停下,更多的人则狂叫着……

  杨龙边翻白眼边艰难地咽下了碗里最后的二两饭后,肚皮胀得人也站不住,被人搀着慢慢地走,据说一直走到半夜,回到宿舍还彻夜叫“我……肚皮难过”;“小辫子”则以输了约可吃五天的饭票暗暗后悔。

  发生在农场磨难岁月里的“赌饭”事件不少,看如今小青年吃饭没劲道的样子,真是感叹:今非昔比啊!           丁汀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新民资讯
   第A14版:目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记忆/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2版:亲子阅读/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老三届/金色池塘
“赌饭”的故事
我和抗抗
朝影夕晒
注销户口
难忘房东与师傅
新民晚报老三届/金色池塘C04“赌饭”的故事 2016-02-28 2 2016年02月28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