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助力传统产业
以“日出万件衣”享誉全国的浙江桐乡濮院镇,是全国最大的羊毛衫集散中心和全国毛针织服装生产基地,当地有商户一万多家、20多万从业人员,全镇四分之三的人口从事着与毛衫相关的行当。
“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濮院的毛衫的产品、市场都要转型。”濮院镇党委书记沈根潮告诉记者,在互联网思维引领产业转型的当下,濮院正借助“一业一网”,重构产业模式,持续推动毛衫产业业态升级。当地自主开发的采购平台“空中濮院”就搭建了一个“看不见的集市”:1万多家生产企业产品信息随时可供调取,买家只需打开手机客户端,就可全面了解濮院本地企业,快速找到最佳合作伙伴。“目前已吸引了6万多专业买家,高峰时期平台一个月成交量可达8、9亿元。”平台CEO张成超说。
海宁皮革城也从传统业态出发,发掘出“互联网+”带来的巨大空间。通过“互联网+实体市场”,海宁皮革城客流量提升16.8%;“互联网+金融”,有了P2P互联网金融平台“皮城金融”;“互联网+全球直购”,诞生了跨境电商平台“漂洋过海”。
“在电子商务的营收份额中,有30%就是来自纺织服装领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互联网正通过“大数据、大生产”,助力传统纺织产业蝶变。
打响“小镇品牌”
在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上,江苏吴江震泽镇举行了一场丝绸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小镇办大赛,人们不禁好奇,“中国蚕丝之乡”到底在下一盘怎样的棋?
“既是水到渠成,又是突破自我。”震泽镇党委书记陆斌说,震泽丝绸产业发展到今天,在全国已有一定影响力。然而,缺乏原创力、同质化竞争、附加值不高的短板也越发明显。政府和企业已经意识到,突破守旧模仿,增强原创力,才是丝绸小镇的出路所在。
“创意设计大赛的推出,顺应了震泽丝绸产业的发展趋势,更抓住了企业的兴奋点,希望能有更多优秀设计师、设计团队关注震泽,提升震泽丝绸产业的整体品牌形象。”陆斌介绍说,眼下震泽还在全力打造丝绸文化创意园和蚕桑科技园,这两个集创意研发、国际交流、产品展示、电子商务等多项功能的“姊妹园”,将推动震泽蚕丝产业与商贸、文化有机结合,让蚕丝文化产业迸发新活力,打响震泽“丝绸小镇”品牌。
与此同时,以时尚服装、配饰等入选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的杭州临平艺尚小镇也在博览会上找到了新的合作伙伴。中国服装协会、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与艺尚小镇达成战略协议,将把小镇作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创新示范项目,打造成中国时尚产业发展的新地标。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服装协会会长孙瑞哲表示:“浙江的‘特色小镇’将给转型升级中的服装行业提供发展新动能,也为中国时尚经济的发展模式提供新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