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人们都对甜食一直情有独钟,尤其是甜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诗·幽风·七月》之中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说明远在三千年前的商代,人们就在隆冬季节把冰块储藏起来供夏日用。中国食物中的甜食不仅历史悠久,其花样之繁多,食法之讲究,在世界上,恐怕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多数人在犒劳自己的时候喜欢来一点甜的。然而,甜品在给人们带来美味享受的同时,也会给身体健康带来种种负担。对此,眼科专家宋蓓雯主任提醒,切勿过度食用甜品。
嗜糖如命 或患糖网病,可致盲
甜食的存在对于人们始终是一种诱惑。中国人对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还没有被更多的人认识到。
近年来,随着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急剧增加,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致盲率也呈大幅上升趋势。宋主任表示,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缓慢,不痛不痒,但视力却逐渐受损,因此,糖尿病患者不仅平时要注意控制血糖,还需定期检查眼底,必要时可以做眼底荧光造影以发现早期视网膜病变。
宋蓓雯主任介绍,糖网病早期眼底病变不影响黄斑部位时,视力不受影响,患者一般没有症状。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严重时单眼或双眼视力大幅下降,甚至无光感。当病变累及黄斑部时,则会引起视物缩小变形、视野缩小或有暗影,病人感觉眼前有黑的“漂浮物”、“蝌蚪”或“蜘蛛网”。当发生增殖性病变,新生血管大量出血到玻璃体腔时,视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明。
检查、治疗两步走,
无需“谈糖色变”
对于任何疾病来说,早发现都比较利于治疗,一旦拖久了,可能会进入一种无法挽回的境地,对于糖网病来说亦是如此。糖网病分为非增殖性与增殖性两种,在非增殖时期,一般无自觉症状,可通过眼底荧光造影发现患者视网膜出现微血管瘤、出血斑、硬性渗出、棉絮斑等。由于视网膜遭到破坏,血液向视网膜组织渗漏,可导致黄斑水肿。当水肿殃及黄斑区域时,可影响中心视野。
非增殖性糖网病发展到后期,可能会变成增殖性糖网病,它们之间的区别即有无新生血管的生成。增殖性糖网病患者的眼底会生成新生血管并产生相应的并发症,主要表现为增殖的新生血管沿着视网膜表面生长或进入玻璃体内形成增殖膜,当新生血管破裂时,可导致玻璃体及视网膜出血,增殖膜的收缩还可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宋蓓雯指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可分为六个时期: 一期:出现微动脉瘤或小出血点,但出血点较少,临床表现一般不明显,患者往往没有特殊感觉; 二期:有黄白色“硬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临床表现轻微,患者有时可感到轻微眼部不适,或在视线中突然出现黑影、“蜘蛛网”、“飞蚊”等现象。;三期:有白色“软性渗出”并可见出血点,开始出现轻微视力下降或视野异常; 四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并发生玻璃体出血,视力下降明显;五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视力和视野都有明显影响;六期:眼底有新生血管生成和纤维增生,并发生视网膜脱离,视力受损严重,甚至失明。
宋主任特别提醒提醒广大“糖友们”,一经发现糖尿病,应立即散瞳检查眼底,可通过眼科医学对病变进行干预。如在眼底未发现病变,则可每年例行检查一次。当出现轻微病变,需缩短检查周期,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以便实时监控眼底情况。当发现眼底产生新生血管时,则应3个月检查一次眼底,并积极治疗,防止失明的发生。
听眼健康讲座与专家面对面交流
为帮助更多眼底病患者了解眼部保健、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及应对方法,新民健康特联合相关机构开展“眼健康系列讲座”。每日电话报名前30名读者可参加本次讲座更可获得专家面对面宣教机会。
感兴趣的读者可拨打新民健康会员服务中心热线021-80261680(10:00-
17:00),或发送短信“专家+姓名+联系方式”至13818853479报名参与。
新民健康特邀专家简介
宋蓓雯
医学硕士
擅长:眼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各种出血性、缺血性及增殖性眼底疾病诊断及治疗;多种眼外伤的临床救治;玻璃体/视网膜黄斑类疾病的诊疗。
王虹霞
医学硕士
擅长: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白内障联合手术、激光光凝术、微创玻璃体切割术的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