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民生速递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民生分析
农副产品价格为何集体走高?
张钰芸
  记者昨天采访多名业内人士,他们表示,此轮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多样,是天气欠佳、供需失衡、游资炒作等多种因素叠加之后的现状。

  原因一  “倒春寒”影响蔬菜产量

  “今年年初,各地天气反常,各地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倒春寒,使得一些蔬菜产量明显下降。”江桥市场的陈军告诉记者。

  侯余欣表示,上海市场上的蔬菜仅25%来自本地郊区,75%则来自全国各地,特别是冬季的蔬菜主要来自海南、云南、广东、广西以及福建等地。今年的几波寒潮,对以上产地种植的蔬菜造成了很大影响,导致货源减少,价格上涨。

  原因二  生猪存栏量持续走低

  “生猪价格上涨——母猪存栏量增加——生猪供应量增加——生猪价格下跌——大量母猪淘汰——生猪供应量减少——生猪价格上涨……”这是我国生猪养殖行业一直难以跳出的周期性规律。此次猪肉价格上涨,正是因为又走入了供应量减少的阶段。

  据农业部监测,截至今年2月,生猪与能繁母猪存栏分别连续37个月和30个月同比下降。这是当前生猪价格处于高位的主要原因。

  原因三  囤积蒜头炒作高价

  此次大蒜价格上涨除主产地遭遇大雪寒潮产量减少,也不排除部分大蒜经纪人和经销商短期炒作,囤货居奇。

  “农户和经销商看到今年大蒜长势不佳,开始囤积并抬高价格。”陈军认为,大蒜的价格上涨存在炒作因素。而一亩田市场分析师张月蛟认为,上一轮大蒜的好行情可能进一步推高储存商的参与热情,也可能吸引新人加入这个行业,使得今年大蒜入库节奏加快,也有可能推高价格。

  原因四  流通环节增加成本

  从农田到一级批发市场,再到二级批发市场和零售菜场,一棵青菜需要在几个市场里转上一圈,才能到达市民的餐桌。流通环节的增加也会提高成本。

  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过去批发价乘以2等于零售价的基本价位,现在部分蔬菜可能要乘以3才是零售价。菜价上涨也是“双刃剑”,市场地租、运费、人工、包装等成本是固定的,菜价一高,市民减少购买量,反而会增加损耗,使得菜贩亏钱。                 本报记者 张钰芸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民生速递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8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阳光天地
   第A21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2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财经新闻
   第A25版:夜光杯
   第A26版:夜光杯
   第A27版:阅读/连载
   第A28版:旅游资讯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出行优荐/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别处风景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第B17版:旅游资讯
   第B18版:旅游资讯
   第B19版:旅游资讯
   第B20版:旅游资讯
   第B21版:旅游资讯
   第B22版:旅游资讯
   第B23版:旅游资讯
   第B24版:旅游资讯
民有所呼 我有所应
“蒜你狠”重出江湖 “向前葱”冲上高位
农副产品价格为何集体走高?
菜价正“降温”猪肉价将趋稳
广告
新民晚报民生速递A08农副产品价格为何集体走高? 2016-04-12 2 2016年04月1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