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VR(虚拟现实)火了!这项尚待深入研发的技术,仿佛一夜之间在影视圈、科技圈、乃至投资圈掀起了近乎淘金般的热潮。乐视推出一部名为《禁闭》的自制短剧,号称中国首部VR故事片,这是乐视继去年推出VR硬件之后,着手在内容端发力,透过建立全景频道布局网络VR平台。名导高群书又宣布筹拍亚洲首部VR剧情长片,初步投资1亿元。仅隔数日,又一大腕级导演张艺谋表示将试水VR创作。顶级团队动作连连,不禁令人充满遐想:2016年将会是VR电影元年吗?
就硬件准备而言,VR电影的新纪元已经开启。Oculus、索尼与HTC三足鼎立,在分辨率、视场角、延迟率、操控性上你追我赶,称霸高端VR显示市场。搜索万能的电商平台,手机插入式眼镜铺天盖地,本土厂商不断拉低大众初探VR的门槛。但无论是装备数千元的头盔,还是数十元的简易眼镜,看到只是VR的表象,玩到才是其灵魂。
VR电影的完整定义需要满足两大核心指向:其一、全景式的立体成像与环绕音效,可以彻底冲破传统影院的维度,令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产生浸润于影片环境的沉浸感。其二、通过对观众头、眼、手等部位的动作捕捉,及时调整影像的呈现,从而形成人景互动。比如当观众跟随主人公追击嫌犯来到三岔路口,可以通过手中的遥控器乃至眼球运动择路而行,每条路径触发的场景与故事走向,都将有所不同。左边一条可顺利抓捕,成为神探夏洛克;中间无功而返;右边则可能反落陷阱。虽然不同分支的发展依然逃不脱编导的设定,但较之过往对于角色、情节仅能做出的单向接受,在关键剧情上拥有选择权,无疑会为观众带来更大的代入感与满足感。当一部电影结束,由于每条分支选择的差异性,每位观众都将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电影。与不断升级的感官刺激相比,这种允许观众介入故事发展,乃至自创电影版本的可能性与可玩性,是VR电影的最大卖点,亦是对电影叙事的概念更新与美学贡献,更是对当下“体验经济”的发挥。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电影的本真,是讲故事,任何技术都拯救不了无法讲好故事的电影。而VR技术的独到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对于讲好故事是个挑战。全景式画面,容易令观众东张西望,而为了放大VR的奇幻视觉感受,各类眼花缭乱的影片特效必然被列为制作的重中之重,一旦观众在“玩电影”的过程中,关注的焦点与编导的设定产生偏差,难免会忽略一些推进剧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理解情节转折、看懂故事产生障碍,这便把VR电影给“玩坏了”。另一方面,为了凸显VR电影的互动性,编剧自然费尽心思设置各种关卡式的分叉,这会迫使VR电影的题材向悬疑、探险、惊悚等有限类型收窄,有陷入内容重复、形式同质之虞。因而,如何令观众在玩得开心之余,玩得明白、玩得多样化,是编导们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否则当大众消费了若干次猎奇体验后,VR电影也就“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