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带来的问题引发热议,实施了十几年的体育中考真正使学生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了吗?以考试倒逼学校重视体育教育方式效果如何?体育“应试现象”该如何扭转?
“自2007年以来,全国多地教育部门出台规定,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加分范围,加分分值从一二十分至三四十分不等。体育中考项目各地不尽相同:上海中考体育考试由统一考试和日常考核两个部分组成,总分为30分。其中统一考试为15分,日常考核为15分;北京市中考体育总成绩仍为40分,包含现场测试和过程性考核两部分,现场测试有3个项目,每项10分,合计30分。此外,男女考生都可从足球运球绕标志物、排球垫球和篮球运球绕标志物三个项目中任意选择一个;在广州,2016年中考体育项目考试不变,但2017年增加游泳为必考项目,考生可以在游泳和中长跑之间二选一。”
——广州日报报道。
“上我这里参加训练的以初三学生为主,但是也有个别的初二的小孩来玩一玩,家长可能认为就当玩了呗,初三的确实是奔着分使劲,有的看着技术动作都不标准,确实是咬牙在跑。而且现在也有一种什么趋势,有几个孩子家长,孩子练得好,人家也不说有压力升学什么的,人家长就说我就在你这练了,也不在乎一节课20块钱,30块钱,就属于队员了,我的业余队队员,长期就跟着我练,到周末就来,我感觉这个现象非常好。”
——在吉林师范大学体育场,一名带着孩子训练的体育私教这样说。
“训练加大了强度,你说原来体育课2圈跑800米就可以了,他要跑3圈,早操我们上初二的时候,也一般情况下就是3圈,适当的时候就增加到5圈。”
——河北南宫市腾飞中学共有在校生2000多人,全部为寄宿制。中考体育的时间要赶在文化课之前开考,所以进入4月份,学校也加强了初三年级学生的锻炼强度。体育老师张强说。
“青少年的形态发育水平持续提高。我国城乡学生身高、体重、胸围的生长发育水平继续呈现增长趋势;爆发力素质(立定跳远)出现好转;耐力素质显现止‘跌’并逐步回升;速度素质(50米跑)下滑趋势得到遏制;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男生引体向上)下降速度减缓;柔韧性素质(坐位体前屈)指标明显回升;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开始下降。”
——教育部公布自1985年开始的每5年一次的学生体质调研数据和青少年抽测数据。
“将来‘体育中考’会主要从体育技能层面考察学生的水准,形体层面的分值比重将会下降。能不能找到几种经过长期锻炼,成绩就能有明显变化和提升的项目,作为技能层面的考试项目;形体层面经常会有遗传因素,似乎有失公平,所以分值应该减少。”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
“长久以来,我国体育教育不受重视,体育考试流于形式。随着中考加入体育考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但是不能让中考体育走上‘应试’的老路,从观念上让学生、家长和学校重视体育,切实提升学生的体质和健康。同时,要按照学生个体的特点来进行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
——央广新闻观察员杨超
本栏编辑 程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