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曝光
潘高峰
  潘高峰

  交通大整治这些天,被曝光的人和车不少。尤其最近披露的53辆“违法大户”,头名“状元”4年违法317次不处理。这个数字还不包括乱停车。

  惊叹之后,总觉得画风不对。记得去年交警曝光“违停大户”,写了一篇文章,探讨曝光之后下一步该怎么办。这一回,要先说说曝光之前。

  曝光之前,应该先做好什么呢?我想,首先是把这些车找到、人找到,让人车都不再处于失管状态。毕竟根据披露的资料来看,这些车这么多违法多年未处理,基本都处于未年检状态。驾驶未年检车辆上路行驶,分分钟都在违法。作为交通管理者,对此是不该容忍的。

  有依据、有抓手,没有先查车找人,急着曝光,难免让人质疑:4年疏于管理,突然抛出重磅炸弹,以前干嘛去了?也许,查找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名单公布之后,不断有人车被查扣就是明证:无论是大数据还是细排摸,都是警方的拿手好戏,真要用心管理,失控是可以避免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次公布名单,曝光的不仅是“违法大户”,还有长期以来交通管理上的短板,尤其是近年来,过于依赖非现场执法的弊端。据此前媒体报道,上海还要安装1.8万套电子警察,如果违法行为被记录了,却有不处理也能逃避处罚的漏洞,装再多的电子警察也是白搭。

  不合理却长期存在,说明除了管理之外,还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此次交通大整治,上海警方从一开始就特别强调,绝非一阵风,而是要见长效。这也让这次曝光值得更深入思考:未来,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违法大户”?怎么样才能不光管好浮出水面的53辆车,也把那些被拦在“分数线”以下,违法99次、98次不等的“违法小户”也管好?

  这需要交警的努力,也需要制度上的支撑。要改变长期以来非现场交通管理以管车、管牌为主的做法,加强现场执法“人机结合”;也要利用大数据系统,对违法多发的车辆有及时发现和处置机制;更需要通过立法上的探索,改变交警的执法困境,避免有力使不上的尴尬。这样的交通整治,更值得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目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家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善用互联网时代的监督红利
曝光
培训要讲精准化
鹿角邮筒招谁了?
中饱私囊
开车的小心、收心与放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曝光 2016-04-21 2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