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鹿角邮筒招谁了?
徐轶汝
  徐轶汝

  我是来为鹿角邮筒叫屈的。

  首先,拆除鹿角的理由并不充分。根据媒体报道,鹿角被拆,是因为其位于外滩风景区辖内。而根据《上海市外滩风景区综合管理暂行规定》,外滩风景区禁止多项损毁市政公共设施和其他公共设施的行为。其中就包括在建筑物、构筑物、雕塑等公共设施上涂写、刻划或者擅自悬挂、张贴宣传品。

  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初衷是担心有人出于营利目的,在外滩风景区进行商业推广,比如张贴小广告等。但安装鹿角,并不是出于营利目的,而是上海邮政推广主题邮筒的第一步。

  其次,鹿角邮筒是否有碍观瞻,影响了外滩整体风貌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邮筒并没有因为安装了鹿角而变得面目全非,难以辨认。反倒是鹿角被拆除后,留下两块伤疤,有点煞风景。

  以上是在说鹿角邮筒是否合法。若从是否合理的角度来看,对邮筒进行一定的改造,符合当下的文化需求。邮筒的功能性日渐淡化,反倒凸显出了它的文化内涵,改造得当的邮筒甚至会成为一张城市名片。比如日本东京的池袋地铁站附近,就有一个黄色的猫头鹰邮筒,是因为猫头鹰的日文发音和池袋的日文发音很像。

  在上海,虹口区甜爱路上有著名的爱心邮筒,邮筒底座旁的地面上有一块由两颗爱心组成的蝴蝶金属板。而在松江泰晤士小镇里,出于整体风貌考虑,几乎所有邮筒都被刷成了黑色。如果参照外滩风景区的规定,这也有损毁公共设施之嫌,得连夜刷回绿色。

  我想,之所以有一部分人无法认同鹿角邮筒,情绪中恐怕夹杂着对“90后”、“00后”粉丝文化的偏见,以及对当下一些流行文化深深的不认同感。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如果和邮筒合影的是第二天即将退役的科比·布莱恩特,前晚邮筒上装的是个篮球,就符合主流价值观了?既然是以明星效应激发民众对邮筒文化的关注,科比和鹿晗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至少,那些赶来与邮筒合影的“脑残粉”,连夜排队时秩序井然,还把人行道上的盲道给空了出来,不是挺可爱的么?

  (相关报道见A19版·文体新闻)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新民眼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民生速递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目击
   第A13版:互动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国家新闻
   第A18版: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2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夜光杯
   第A24版:阅读/连载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财经新闻
   第A2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第B01版:新民环球
   第B02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3版:新民环球/讲坛
   第B04版:人物/新民环球
   第B05版:新民楼市
   第B06版:广告
   第B07版:新民楼市/地产资讯
   第B08版:地产资讯/新民楼市
   第B09版:广告
   第B10版:好吃周刊
   第B11版:好吃周刊/美食物语
   第B12版:美食大观·广告/好吃周刊
善用互联网时代的监督红利
曝光
培训要讲精准化
鹿角邮筒招谁了?
中饱私囊
开车的小心、收心与放心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6鹿角邮筒招谁了? 2016-04-21 2 2016年04月21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