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演于第6届“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的《红旗颂》,继去年成为开场曲之后,此次再度点燃开场热度,听得大家心潮澎湃。这台音乐会的大部分曲目均是被“上海之春”挖掘出来的当年的“新人新作”,如今的“经典名曲”以及部分中生代佳作。其中包括: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首演于第10届“上海之春”交响组曲《黔岭素描》;首演于第29届“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的《第二二胡狂想曲》;首演于第32届“上海之春”,荣获该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原创作品奖的《冬雪》等。
演绎这批“上海之春”代表作的都是青年艺术家甚或在校生。其中包括近年获得第十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小提琴比赛金奖的陈家怡,获得第十届全国音乐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第32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优秀新人表演奖的陆轶文,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双簧管青年教师程喆等。
陈家怡还是上音大二学生,也是俞丽拿的徒弟。19岁的她登台之初,有着与她年龄不相称的沉稳。当她一运弓,那些婉转旖旎、如泣如诉的滑音、转音、颤音,令人眼前立刻交叠出俞丽拿18岁首演《梁祝》时分的画面。音乐打通了时空,延续了传承。陈家怡自从考入上音便跟随俞丽拿学琴。今年3月,俞丽拿连着五周,每周一个半小时,专讲《梁祝》,从创作过程、艺术内涵一直讲到技术操作。在俞丽拿这位师傅眼中,学生陈家怡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但她最大的特点是有“舞台感”,在台上有闪光点,能吸引人。
昨晚,年轻的陆轶文领衔了《第二二胡狂想曲》的演出,这部作品是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主任王建民的代表作,而陆轶文正是该系研究生三年级的学生。王建民丝毫不掩饰对学生的赞赏,“她是近年不多见的一位出色学生,这首曲子对她来说驾轻就熟。”能以独奏身份亮相上海之春开幕音乐会,陆轶文也非常兴奋:“上海之春这样一个平台,能给我们提供与优秀乐团合作的机会。”
指挥张洁敏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年来,中国优秀原创作品层出不穷,但演出机会有限仍是这些作品广为流传的“瓶颈”之一。她认为,“上海之春”历来注重主推新人新作,不仅为青年艺术菁英及优秀原创作品提供广阔展示舞台,也让更多中外人士从中了解中国艺术的最新发展。
自1960年开幕以来,享誉中外的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已经走过了充满故事、硕果累累的57个春天,本届音乐节坚持历届音乐节一脉相承的力推新人新作的宗旨,同时更加注重引领。据了解,在为期21天的节日期间,本届音乐节将为观众奉献来自中、美、德、英、韩、瑞士、伊朗和中亚等十多国的50台艺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