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他正准备写的这部小说,就是《白鹿原》。如今,秦川厚土依旧在,世间唯余《白鹿原》——今天上午传来消息,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今晨7:40左右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人民文学出版社办公室主任宋强向记者确认了这一消息,当初,正是人文社出版了陈忠实的代表作《白鹿原》。前两年,陈忠实还出资设立了“白鹿当代文学编辑奖”,奖励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贡献突出的个人。
1992年3月,陈忠实写信给时任《当代》杂志常务副主编何启治,准备将刚刚写好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交给《当代》杂志和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表。何启治回忆说,在1988年4月到1989年1月,陈忠实写初稿的时候不是在桌子上写的,是在他老家的祖屋里,拿着一个大笔记本在膝盖上放着写出来的,那是初稿。到1989年1月以后,才换到了一张小桌子上,“你们如果有机会到西安陈忠实文献馆,会看到照片,一张小圆桌、一个小凳子,他在那里又爬了多少年的格子,于是从白嘉轩到田小娥纷纷登场,他们就是在小圆桌上诞生的。”
“当陈忠实在他祖居的老屋里开始写《白鹿原》的时候,在屋前十来米种了一棵很小的梧桐树,到他写完这部小说的时候,这棵梧桐树已经有胳膊这么粗,有一个圆伞那么大的遮荫的地方,可以让陈忠实在那里休息”,何启治说。
这本书,是陈忠实打算“垫棺作枕”的,可见其耗费心血之巨。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曾出版陈忠实的《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白鹿原〉创作手记》,这本创作手记中有很多细节,比如作品动笔、完稿甚至查阅资料的时间、地点以及当事人的对话,都叙述得相当精确。记者甚为他的记忆力叹服,曾向他讨教,当时陈忠实一乐:“很多生活中其他方面的事情时间长了我都会淡忘,不过有关写作特别是《白鹿原》的准备、写作过程,我不敢说是刻骨铭心,但过了十几年淘汰不掉的,都成了永久的记忆。”
都说陈忠实生活中有三个“情人”:足球、雪茄、酒。近年来,足球依然是看的,主要看周末欧洲几个国家的赛事,尤其喜欢英超。雪茄最早抽四川生产的“工字牌”,后改抽陕西汉中生产的“巴山雪茄”,有十余年,直到这家烟厂转产,又选择了黄山生产的“王冠牌”,较合口味。
曾任上海文艺出版社总编辑的郏宗培与陈忠实相交甚笃,他告诉记者,自己半个多月前曾经与陈忠实通过一个电话,想代朋友邀请他参加香港书展做演讲,但却发现他讲话上气不接下气,声音非常轻,“他自己说,最近身体不行,很抱歉,不能参加了。”“陈忠实近年来身体一直不算很好,后来酒也喝不了了”,郏宗培说。本报记者 夏琦
相|关|链|接
陈忠实,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代表作《白鹿原》,其他作品有短篇小说集《乡村》《到老白杨树背后去》,中篇小说集《初夏》《四妹子》,《陈忠实小说自选集》《陈忠实文集》,散文集《告别白鸽》等。1997年获茅盾文学奖。
《白鹿原》是陈忠实最重要的作品,各种版本累计销量200万册。201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白鹿原》出版20周年珍藏纪念版”和“《白鹿原》手稿限量珍藏版”为最新版本。这部长篇小说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艺术地表现了从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剧变,人们的命运折冲、文化选择和价值判断浑然一体,内容宏阔厚重、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性格极其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