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诚教徒 执法无情
1970年9月6日,萨吉安出生在印度旁遮普邦霍希亚浦尔县伯姆贝里镇的锡克教徒家庭,父亲曾是一名当地的警察。和那些虔诚的锡克教徒一样,他长年头裹长巾,留着满脸胡子,并且远离显得言行不一的“投机者”。直到今天,萨吉安依然是世界锡克教组织的骨干,号召散布全球的锡克人“应该时刻牢记自己的信仰”。
为了和早年移居加拿大的父亲团聚,1976年,小萨吉安随同母亲和姐姐移民加拿大,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南温哥华定居下来。当时,父亲在当地一家锯木厂工作,母亲在浆果农场上班,年幼的萨吉安和姐姐经常去农场帮助母亲干些农活。
萨吉安从小梦想成为一名战斗机飞行员,但由于专业考试没过关,只得在1989年加入加拿大陆军预备役骑兵连,1991年转入现役。为了尊重其宗教信仰,加军特准萨吉安不用剃胡须,进行防生化训练时配戴一副订制的大号防毒面具。1994年,联合国批准向发生战争的波黑派遣维和部队,加拿大是主要的出兵国,萨吉安以步兵排长身份抵达萨拉热窝执行任务,不幸的是,他在一次巡逻途中遭枪击受伤。回国后,萨吉安转为预备役,在温哥华警察局谋了一份差事,成为反黑帮特别警队的警官。
当时,温哥华的治安不太稳定,尤其以南亚裔为主的贩毒集团四处横行,萨吉安亲自上阵,采取“打老虎”与“拍苍蝇”相结合的方式,彻底扫荡了这股黑恶势力,许多被捕的黑帮成员称他为“末日警长”。萨吉安还亲手抓捕黑帮头目乔哈尔,此人竟是萨吉安昔日的同学和故交,可是法不容情,萨吉安最终将其绳之以法。
屡赴前线 荣获军功
作为一名警官兼预备役军官,萨吉安频繁在警界和军界之间转换角色。2006年,他暂时离开温哥华警察局帮派调查科,以预备役军官身份随加拿大陆军皇家团第1营开赴阿富汗参战。在坎大哈省,萨吉安所在部队参加北约“美杜莎行动”,清剿当地的塔利班武装和武装贩毒集团。萨吉安精通母语旁遮普语(与阿富汗人所操的普什图语相近),不需要翻译就能与阿富汗平民沟通,尤其与当地部落首领交流不存在大的语言障碍,非常有利于加军搜集情报。加军皇家团干脆任命萨吉安为民事联络军官,就安全事务与阿方沟通协调。
通过搜集情报,萨吉安发现由于阿富汗政府治理不力,导致许多当地人转而投奔塔利班。他将这一情况汇报给北约阿富汗南部部队指挥官大卫·弗雷泽准将(加拿大籍),促使其修改“美杜莎行动”方案,将重点由军事清剿转为民事服务,派遣更多工兵为阿富汗人打井修路,提供粮食援助,以争取民心。值得一提的是,萨吉安曾带领4名加拿大士兵前往一处偏僻乡村探访,没想到途中遭到塔利班伏击,4名战友全部阵亡,萨吉安本人也背部中枪,侥幸逃过一劫,至今每逢潮湿天气,他都会感到伤口隐隐作痛。
从阿富汗回国后,萨吉安继续在温哥华警察局任职,但不久便被老上级弗雷泽准将推荐到加国防部军训单位,负责为加拿大军人传授阿富汗战场情报搜集技巧,并且就阿富汗鸦片贸易问题进行研究,向加拿大政府提供相关建议。
2009年和2010年,萨吉安两次奉命进入阿富汗,担任北约阿富汗南部训练顾问援助司令部的特别助理,就阿富汗南部5省的民事援助和情报工作提供相关建议。在其卓有成效的工作下,北约部队多次对坎大哈等省的塔利班武装实施毁灭性打击,大大削弱了塔利班的影响力,萨吉安也因此获得加军杰出服役奖章、维和服役奖章和军功奖章。
重回本行 重视北极
鉴于萨吉安在阿富汗战场的出色表现,2011年3月,他被任命为加陆军预备役不列颠哥伦比亚团团长,兼任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侍从武官,晋升中校军衔,与此同时,他也辞去温哥华警察局的工作。2014年,萨吉安参加加拿大自由党,开始全身心地从事政治活动。2015年10月19日,他击败华裔的加拿大保守党候选人杨萧慧仪,成为加下议院南温哥华选区议员。11月4日,他被特鲁多总理任命为第41任国防部长,这也是加拿大历史上首位印度裔防长。
据美国《防务新闻》周刊报道,在萨吉安任内,加拿大国防部既要承担北约集体防务,支援中东欧盟友,参与中东和阿富汗的反恐战事,又要把大量防务资源投入更具吸引力的北极战略方向。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盖正趋向消融,这使得长期停留在纸面上的北极航道有望开通,海底资源也将容易被开采,因此各大国纷纷在北极地区驻军,试图抢占战略制高点,加拿大当然也不肯落于人后。据报道,不少军火商想投标承包加拿大国防部的北极防务项目,例如诺·格公司已向加国防部提交有关出售“全球鹰”无人机的计划,该机能够在北极地区执行巡逻任务。与此同时,加国防部已向英国BAE系统公司订购大量BV206全地形装甲车,用于北极驻军的巡逻和后勤补给。加国防部已决定组建一支北极近海巡逻舰队,并购置全新的破冰船。专家分析,萨吉安领导的加军可能成为北极地区不容忽视的强大力量。
西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