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抽屉找到一封1984年5月30日复旦大学新闻系给我的回信,那时,我读高三。我把信贴在了朋友圈,引起了不少朋友的点赞和议论。
信中,有一句话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新闻系过去确有个别运动尖子进入,但只是个别,而不是较多,今年还不知有无。”有朋友误以为我是那“运动尖子”,其实不然,我是担心宝贵的名额被运动尖子挤占,故有此问。当年,在我的高中和大学的同班同学中,都有凭运动成绩考进复旦的。当然,确实“只是个别”。
从这封信可以看出,不满18岁的我,就已关注到运动尖子招生的公平问题了。
大学里招收运动尖子入学,是中外通行的做法。但是,由于多发的腐败案件和普遍的公平焦虑,现在似乎要一刀切、一风吹了。如果真是这样,是甚为可惜的。我们希望,不要这样因噎废食。高校招体育特长生,是光明正大的事,但关键是要公开、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