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3月14日,毛泽东生平第一次来到了上海。
此次抵沪,毛泽东是为欢送赴法勤工俭学的新民学会湖南青年。轮船将从上海出发,作为新民学会的负责人,毛泽东亲自前来送行。
毛泽东或许没有想到,此番来上海拉开了他宣示主张的序幕,他的冲天豪情、他的绝世抱负从最初火种的点燃到熊熊燃烧缘于上海。在寓居上海期间,毛泽东经常到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去拜访陈独秀。当时,陈独秀已将全国闻名的进步青年刊物《新青年》杂志从北京迁到上海编辑,同时,他又在筹备建立中共发起组,酝酿建立中国共产党。在陈独秀寓所内,他们一起讨论了马克思主义以及组织湖南联盟的计划等重大问题,陈独秀也向毛泽东讲述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这对毛泽东的思想转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在延安和斯诺交谈时回忆道:“陈独秀谈自己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那段时间,毛泽东还在民厚南里的寓所里组织了一个“自修学社”,几名新民学会的会员仿照工读互助团的办法,共同做工,共同读书,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过着一种共产党互助的生活。为了省钱,他们轮流做饭,吃蚕豆煮饭,还为了维持生活费用,毛泽东他们帮人洗衣服,用这些钱买电车票出行。而毛泽东把省下的钱用来买报刊,在他的小木板床上堆满了《申报》《新闻报》《新青年》等各色各样的书报刊。毛泽东就这样思考着改造中国社会的重大问题,他深感在中国走政治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他非常赞同留法的蔡和森来信中的主张,在中国组织共产党,组织走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1921年6月,李达郑重地写信通知毛泽东,请他赶快从长沙到上海来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毛泽东接到通知后立刻相约何叔衡一起作为中共一大的湖南代表到上海参加这神圣的大会。
6月29日傍晚,长沙的天气又闷又湿,黑云密布,眼看一场暴雨将至。两人婉拒了朋友们送行的好意,这是一次秘密的会议,他们不能向任何人声张。到底还是有人来送行了,这便是毛泽东新婚燕尔的妻子杨开慧。只见开慧提着一只小皮箱,里面除了有毛泽东换洗的衣服,还装满了他喜爱的豆豉辣椒及当地人推崇的吃了便能保平安的茶盐蛋。
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望志路106号楼下仅18平方米的房间里举行。犹如狂风暴风中那一声撼地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必将震动中国大地。在整个会议过程中,毛泽东除了担任会议记录以外,只作过一次发言……
毛泽东的确十分看重“一大”会议,开会间隙代表们经常见他在住宿的博文女校楼上厢房里低着头来回踱步,他苦苦思索的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连代表们经过窗前跟他打招呼都浑然不觉。可是,当他放松时却与人相处得非常融洽。
一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播撒火种的源头,正像毛泽东回长沙后告诉杨开慧的那样:“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最年长的何叔衡不过45岁,最年轻的刘仁静只有19岁。15位与会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巧是我毛泽东的年纪。以后改变整个中国面貌的中国共产党,就将由这样一群年轻人成立起来的。”
十日谈
红色记忆
党的诞生地和上海新天地,有着内在的、紧密的关系,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