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晚足协杯上的一出围殴闹剧,让武汉宏兴再次“名声大震”。敢在众目睽睽之下,于球场内公然追打对手,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支球队?
堪称职业的草根球队
有人把武汉宏兴称之为中国足坛的“最牛村队”——它的前身是1982年组建的武汉市江汉区贺家墩村足球队。
2004年9月,武汉市正式拉开了城中村改造的序幕。这一年,贺家墩村开始升级转型,原先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为有限责任公司,符合规定的村民都成为公司的股民,不少人因此一夜暴富。
改制后,贺家墩村成立了柏润市政土方工程有限公司,原来的村支书陈光华在公司里担任董事长,村长黄承高则变成了总经理。公司涉及到的业务很多,拆迁、土方、建筑、投资都有。2006年武汉宏兴俱乐部成立,出资方正是柏润市政土方工程有限公司,而黄承高也成为了俱乐部的总经理。
尽管只是处在草根足球平台,但是这支球队的投入一点不草根,这些年来,球队每年的投入都在七位数以上,在业余联赛中傲视群雄,队员也与一般业余球员有很大区别。由于需要参加武汉城市联赛、中国足协组织的全国业余联赛以及足协杯等赛事,他们基本上相当于全职踢球。此外球队阵中也不乏拥有职业背景的球员,在今年的足协杯阵容中,就有9名球员出身职业队,实力远非普通业余队可相比。
自从2012年足协杯赛对中乙球队、业余球队开放之后,武汉宏兴的“职业化”程度更进一步,俱乐部为球员提供了专门的宿舍以及训练场,建立严格的考勤以及奖金制度。在第一年参加足协杯时,球队开出的赢球奖就让人瞠目结舌:首轮赢球奖励100万,次轮赢球奖励200万,第三轮赢球奖励400万。这样的奖金力度,别说业余球队,就连中甲、中超的不少强队都做不到如此阔绰。
耐人寻味的出色战绩
有了重金投入,武汉宏兴在足协杯上的战绩也相当彪炳。
2012年,武汉宏兴第一次参加足协杯,便淘汰了山东男足,成为当届赛事唯一进入第二轮的业余球队。随后一年,武汉宏兴更进一步,杀进足协杯第三轮。
2014年足协杯,武汉宏兴同样连过三关,连续击败沈阳地产、同城老大哥武汉卓尔,在第三轮中面对中超球队上海东亚,将比赛拖入点球大战并最终取胜,制造当届比赛最大冷门,并最终获得足协杯的“黑马奖”。
2015年,武汉宏兴在第二轮再次碰上武汉卓尔,同样胜出,第三轮也只是点球惜败于中超球队杭州绿城。
今年,武汉宏兴跟武汉卓尔在第二轮相遇,又以1比0将其淘汰出局。连续三年,宏兴都用相同的比分击败了同城的职业球队,因此在球迷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戏言:武汉宏兴平常就干三件事——吃饭、睡觉、打卓尔。
这样的戏言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奇怪的现状:作为业余球队,武汉宏兴连年能在职业队身上占得便宜,连续三次将同城的武汉卓尔斩落马下。凭什么?为什么?
臭名昭著的斑斑劣迹
过去这几年,武汉宏兴以黑马姿态示人,还曾得到过很多赞誉,毕竟人们都喜欢逆袭的故事。若只看成绩,宏兴无疑很励志,确实是很多低级别联赛球队的榜样。但在其背后,却蕴藏着不少肮脏的过往。
在被问到为何这支球队能够在全国业余联赛屡次夺冠时,一名曾经执教过中超、中乙球队的教练表示:“他们本身确实实力不错,但这不是全部原因。很多球队跟他们打比赛都不认真,他们的人开车来,有时候车里还有砍刀和铁棍,找人威胁球员和裁判,谁都不想跟他们玩。”
资方的背景,也决定了这家足球俱乐部很难跟职业管理挂钩。一支在业余足坛野蛮生长称霸的球队,当面对更高级别球队的时候,球风恰恰是最不能保证的东西。正如在宏兴的主场,也并不忌讳挂起这样充满战斗味道的标语:“东风吹,战鼓擂,宏兴队,怕过谁!”
早在2012年的全国业余联赛总决赛上,武汉宏兴面对青岛鲲鹏时,球队领队、助教便冲进球场对裁判员进行殴打,甚至调动球迷入场辱骂威胁裁判,造成比赛中断,宏兴随即收到了中国足协的重磅罚单,比赛资格被取消,同时也被剥夺了参加中乙联赛的资格。不过那次不像现在有直播,所以波及范围没有那么广,影响力没有那么大。
2014年足协杯第4轮,武汉宏兴对阵青岛海牛,只因主裁判一次疑似点球未判,宏兴队上下非常不满,对其进行围攻。直到这一次,宏兴在补时阶段主场被苏宁绝杀后,集体上演疯狂群殴举动,制造了堪称中国足球史上最丑陋的一天。
这样的球队还值得存在吗?这样的神话还需要继续吗?答案在每个人的心中。本报记者 关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