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繁花阁笔记”徒有其名,并无此阁。是张慧剑虚拟的个人专栏。这个专栏开始时刊登于《夜光杯》副刊。1953年,赵超构、程大千因为新闻版面上没有多少新闻,内容贫乏,记者都是初出茅庐的生手,写作水平也不高;再加上当时领导机关对新闻的管制也紧,弄得读者不要看我们的报纸,报纸发行量不断减少,十分苦恼。赵超构对张慧剑说:“把你的小树搬到第四版本市新闻来如何?”张慧剑认为“我写的文史小品掌故居多,不是新闻,怎么可以登四版?”赵程都认为可登。他们最近见到毛主席亲自写的解放战争的报道,引用历史背景资料,不但丰富了新闻内容,而且增加了阅读趣味。“你写的笔记里今后只要有意识地配合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把那些文史资料拿来古为今用,当做背景,岂不是很好看的新闻!”次日《小树繁花阁笔记》果然从《夜光杯》移到第四版,在本市新闻中与读者见面。
编辑部内勤以年长的居多,采访部的外勤记者大多是年轻人,而且党团员多。那些年重视培养新生力量,重政治,鼓励“小人物”反抗资产阶级权威。报社走廊评报栏贴出许多小字报,竟是批评老编辑对稿件处置不当,把副刊的东西放到新闻版。后来发展为“地盘之争”,说“副刊占去记者的版面”,“记者稿件无处容身”,甚至示“有人乘虚而入抢记者地盘”。程大千是老总编,见了大怒,代赵出面反攻。众人赤口白舌,混战一场。党支部汇报上去,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因为党中央正在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编辑记者的矛盾是新老之间、党与非党之间的矛盾……宣传部长石西民召集党团员谈话,严厉批评“闹事”分子,甚至狠狠说:你们知不知道,这张报是党交给赵超构办的,你们少去干扰他。不愿干的可以到别处去么!
“小树繁花阁笔记”事件烟消火灭,赵超构这个社长不好再说什么。小树繁花落英缤纷,“阁主”也深觉无趣,回南京白酒坊老家著书去了。其间,他还被夏衍拉去编了个传记片《李时珍》剧本,由赵丹主演,大获好评。他就任了江苏省作协副主席。
“文革”十年,张慧剑监督劳动多时。某日,患病送医途中,殁于大板车上。真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十日谈
“夜光杯”絮语
《繁花》的主编是有“小报状元”之称的唐大郎,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