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上海新天地的世界品牌500强企业普华永道,也有党支部,在这里,党支部都能干点啥?
同样,在陶氏化学,在安利,在众多落于此的全球知名企业的工会啊、妇联啊,也都在忙点啥呢?
今年4月,黄浦区淮海街道把 “淮海+”——楼宇群团服务站开进了新天地企业天地大厦。面对新领域、新阶层、新群体,“淮海+”又能做些什么呢?
先看一个小故事。
夏洛特,从小到大成绩优异,在大学里就已是学生党员,毕业后进入普华永道。入职不久,所在部门的党支部就找到了她,问她这个新人需要什么帮助?这样的问候,让她既意外又欣喜。她发现,周围年轻同事,教育背景类似,成长经历类似——在这里,党员,并非少数。审计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即使同在上海,工作地点也不固定,平时大家能够齐聚的机会并不多;于是,各个党支部都有年度活动计划,以便大家早做准备,积极参与。同时,支部活动早已不局限于商务楼内的小圈子,关注社区,关注社会,互动频繁,联系紧密。多年来,从社区敬老、社区环保、社区文体,诸多公益活动都没落下。高活跃度的支部生活,让企业自然也加强了社区融入感。这样的融入感,普华永道有,陶氏化学也有,凡是落户新天地建立了党支部的企业,都有。
再看安利的故事。新年元旦之夜,在上海音乐厅,有一场音乐会令许多人难以忘怀——12年来,“蓝天下的至爱·安利慈善之夜音乐会”如期将高雅艺术奉献给参与、传播、感受慈善的人们。元旦慈善之夜音乐会的台前幕后,“慈善天籁”传递着爱与力量,年复一年;而慈善音乐会,也仅仅是安利参与社会公益的一部分。
就这样,这些全球知名企业,通过党支部和群团组织,积极融入社区参与社会生活。来而不往非礼也,社区要与企业互动,要尽地主之谊,淮海街道多年来也是动足了脑子。
今年,“群众化、社会化、网络化”的群团改革是申城一场重头戏。淮海街道地处市中心,坐拥“党的诞生地、商业商务集聚地、时尚生活休闲地、特色文化展示地”——如此天时地利,街道如何以需求导向,深化群团改革,着力突出“整合、合作、精准”三个关键词,摸清党员群众的实际需求;如何整合辖区各方资源优势,寻求合作共赢,坚持重心向下、坚持服务为先,实现群团组织对群众的动员力、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
于是,“淮海+”应运而生。“淮海+”是一个站点,位于寸土寸金的企业天地大厦内,街道每年要为这个站点支付租金,派驻专人蹲点服务。开张之后,“淮海+”在企业天地内的“需求调研”表明,大厦里的人,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午餐。
白领午餐,虽不是新问题,但一直都没有很好解决。企业天地周边,物价不低,每顿一两百元的午餐,并非人人都能长年累月地负担。如何保障大厦里的人午餐吃得放心、舒心?“淮海+”把问题反馈给街道。解决方案是:街道请一家有资质的订餐企业专供企业天地午餐,一段时间试下来,价格、安全性、可口度,企业天地里的人,大多能接受。
先解决了“吃饭问题”,然后,还有各类公益活动,可供大厦里的人参与;还有白领、金领都关注的各类权益问题,可以咨询。当然,新群体、新阶层对“淮海+”有什么新建议,楼上楼下的,走几步,到站点当面说说,可以;或者通过企业党支部、群团组织反映过来,也行。
总归,群团改革是“进行时”,“淮海+”也是进行时——“+”是“家”的谐音,在企业天地的时尚大厦里,那个门面装修成“石库门”模样的社区党群联络平台,正推动机关服务窗口化、平台化,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不断夯实基层群众基础,力邀新领域、新阶层、新群体一道参与申城社会治理创新,归属感、获得感、成就感,也正由此孕育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