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放映厅灯光亮起,观影者陆续离场,工作人员开收3D眼镜,保洁阿姨提着工具等候,还要若无其事地在座位上“钉”八分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所幸,这次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伴随《美国队长3》热映,片尾彩蛋跃升热词,一些影评也提醒观众“一定要等到最后”。有了这份确信与期待,“钉子户”多了不少,尴尬感轻了许多。
片尾彩蛋,源自复活节的彩蛋游戏,意为“惊喜”。在正片之后隐藏花絮片段,既是对情节的补充或延续,也表达对幕后工作者的尊重,希望观众看完演职员表再离开。
不知道有彩蛋、怕厕所排长龙、想早些乘电梯,观众放弃片尾彩蛋并没什么大不了,设计的初衷就是少数人的福利。更何况,近年片尾彩蛋呈商业片标配之势,从出其不意沦为例行公事,不等也罢。
但倘若是候之而不得,就没那么简单。此前《雷神》和《速度与激情5》在国内上映,彩蛋“失踪”掀起不小波澜,之后播放完整全片成业内行规。不过,想看彩蛋依然要顶住压力。
网友Smallay现身说法,一次看完彩蛋回到大厅,发现检票处排起长队,该放映厅延迟入场。“可能影院安排时没把彩蛋时间考虑在内,后来只要想到下一场观众在等,我就不愿再做最后一个离场的人了。”
一则“如何在保洁阿姨注视下淡定地看完片尾彩蛋?”的帖子也引发热议,有人坦言看《加勒比海盗4》遇到保洁员直接剧透“后面就是海滩上冲来一个娃娃……”,更有观众被骗“没彩蛋”,好生遗憾。
是谁“掐”了片尾彩蛋?
大众娱乐出口有限,电影市场一路高歌,影院场次一茬茬满座,票房神话一次次刷新,“小心机”背后是实打实的利益:场次间隔决定排片多寡,压缩时间不仅有助增加放映总量,还能见缝插针嵌入映前广告。所以,尽快亮灯,尽快清场,尽快回收3D眼镜,尽快迎入新一批观众。
同时,观影氛围尚未健全,以致只要出字幕后还端坐不动,总会听到“可以走了,没有彩蛋”。谁说只为彩蛋?为表达尊重,为听完片尾曲,为看字幕学英语,甚至只是想让情节画面在脑海中“多飞一会儿”,都是“慢点走”的理由,既然支付的是全片的电影票,那无论走还是等,都是观众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