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开始,任教的台湾东吴大学又将给我一年的学术假(sabbatical),距离我上一次休学术假,一晃也有9年了。
上回休假,我孑然一身,定居南京,在南京大学访问。这回休假,我身边多了个上海太太,计划跟她回娘家,到复旦大学做学术研究。
还记得9年前我刚到南京,头两个月居无定所。一个月在华北、华东壮游,半个月返台,半个月在南京四处为家。那年深秋伊始,我终于有了一个稳定的窝,房东是我台湾王姓好友的父母,他们在南京有幢漂亮的房子,那两个月正好也住南京,返台之后才能把这屋子腾出来让我住。我一个人坐拥客厅、饭厅、卧房、书房、厨房,不亦快哉!
王妈妈对整齐清洁的要求极高,自叹天生劳碌命,每天一早起床就洒扫清洁,擦桌抹窗。我虽也爱整洁讲干净,颇得她的认可与赏识,不过实在无法企及她的标准,在她离宁返台前,我只能承诺尽力而为。
王妈妈是山东人,临行前还特地为我包了37个美味的饺子,第二天我就分两餐享用。
冰箱里有她包饺子剩下来的饺子皮,约莫有几十张,是有保存期限的,怎么处理,还让我费了些思量。我厨艺不精,备馅怕做不好,于是突发奇想,打算做个简单的实验,把饺子皮捏成面疙瘩,然后热热冰箱里的剩菜,凑合着吃。
我凭直觉,先把所有的饺子皮泡在水里,待吸足了水,把多余的沥掉,就开始捏揉。一开始难以使劲,饺子皮还有点硬,一张张的纹理依旧清晰可辨。我就当作是锻炼手掌的肌肉,十指并用,又捏又掐。一刻钟不到,原本桀骜难驯的家伙已然臣服于我的“魔手”,开始有了培乐多彩泥的质感。我反复捏着这团白面培乐多,恍惚之中仿佛又回到了儿时,手中握着的是黑乎乎、脏兮兮的黏土……
待面团揉匀,锅里的水煮开,我开始揪面往里扔,并依着下饺子的经验法则,水开了之后添冷水,反复三次。关火起锅,面疙瘩还是有点硬,中间仍有点半生不熟,于是我回锅再煮个三分钟。这回香Q弹牙,有意大利面食的口感,我的面疙瘩处女作,成功!
冰箱里有王妈妈做的蒸鱼,他们回台湾前没吃完,我拿出来微波一下,就是一顿简单的饭菜。
香Q带劲的面疙瘩一下子就被我吃光,下一餐该变些什么花样呢?隔天,我打开冰箱清点了一下,小黄瓜4根,甜椒2颗,四季豆1袋。小黄瓜、甜椒的状况还算好,四季豆已经开始变色了,于是我决定炒盘四季豆,先把状况不佳的解决掉。
四季豆我不喜欢清炒,弄点肉才对我的胃口。冷冻库里正好有一小块咸肉,分量可与四季豆搭配,便取出以热水隔碗加热,用以退冰,并趁这个空档洗豆子,掐头去丝。豆子处理好,咸肉也退了点冰,硬度正好可以切。厨房的架子上有大蒜,我剥了几瓣切片,放在一旁待会儿爆香用。
拿出炒菜锅,好戏正准备上场时,居然发现没有炒菜油,想不到厨房里也会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翻箱倒柜,一无所获,这下麻烦了。跟邻居借?我才搬来,都还不认识,这样做似乎有点突兀。做干煸四季豆?那才退好冰、切好片的咸肉,该何去何从?突然间,我想到了刚刚切咸肉时丢掉的肥肉,以前妈妈在锅里爆猪油的景象,一下就浮现在脑海。
肥肉都已经扔进垃圾桶了,我也只能捡起来洗干净,用厨房纸巾吸掉水分,放到锅里用古法滗油。有了这珍贵的炒菜油,我开大火,丢进蒜片爆香,放入四季豆,用锅铲翻炒,等豆子软了,倒进咸肉,一盘四季豆炒咸肉终于得以上桌。尝了下味道,咸香合度,不过口感偏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炒菜时忘了加水。
至于主食,冰箱里有一包泡水发过的米粉,我用开水烫熟,就是热腾腾的一大碗。
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当时独居南京,一开始在厨房做实验,手忙脚乱,缺东落西,因陋就简,“买汏烧”一肩挑的上海男人看了,想必也要摇头叹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