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4: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06月1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离“情绪化”的宣泄
邵天骏
  那日,陈老伯在公园茶室里与几位好友聊天,慢慢地就谈到了社区志愿者老高。这个说,老高平时除了积极参加集体志愿者活动外,还基本上每天去路边捡拾散落的纸屑、塑料袋等垃圾,几年如一日,不容易!那位讲,老高有什么好,他这人一直很爱出风头,参加集体志愿者活动已经可以了,还非要节外生枝,再弄个“单干”节目,不是想表明他比谁都好吗?两人为此差一点争吵起来。陈老伯听了他俩的话,觉得都有一定道理。他想,如果赞同前者的话,老高就是这么做的,应该给予称道。要是肯定后者的观点,也没错,其实也蛮像那回事的,老高图的是啥呀?于是,索性不再言语,“沉默是金”嘛!

  陈老伯到家后,始终难解心中的这个“困惑”。为此,他专门请教了一位善于做人的思想工作的“老娘舅”。“老娘舅”认真听后,略微沉吟了一下道:这样看似迥然不同的结论,其实在于看问题的角度。角度不同,结论自然可以相差很大。许多情况下,“情绪化”更加容易以偏概全。就像一个人对路边的树木指指点点,如果是带着欣赏肯定的眼光,总是可以捕捉到各种优美的“图案”,由此营造出曼妙诗意的“风景”。要是事前就持有挑剔否定的心态,则容易把一些诸如树上有虫、树叶不美观之类的瑕疵无形中放大,甚至直接否定树木的本身价值。以此引申开来,对一个人的看法选取的角度不同,所下的结论也会不同。尤其是“情绪化”的情感流露,更可能使以偏概全有了生存的土壤。

  听了“老娘舅”的一席话,原先还处在迷茫状态中的陈老伯豁然开朗。是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容易出现各种大大小小的偏差,甚至从此“一棍子把人打死”。以前,自己也基本上是个“情绪一族”,对看不惯的人,无论他的表现再好,因为自己内心早有成见,从来就没有觉得对方好,以致对对方的种种付出不以为然,甚至认为此人工于心计。由于早早筑成了一道防范的篱笆,对一个人的看法就会“固化”,防范由此成了禁锢自己对别人进行正确评价的“枷锁”。

  陈老伯渐渐感悟到,一个人的看法不能仅仅建立在个人喜好及僵化的思维上,甚至在以偏概全中自得其乐,而应当尽量跳出原有的框框,去正确地看待一个人。如果事先就定下调子,别人做好事都是有目的的,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好人了。事实并非如此,这已经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由此看来,“情绪化”容易以偏概全,会使老年人在有关好坏的评价中迷失自我,进而陷入一种难以自拔的怪圈中,这是应该时时予以警惕的。要是能够从不同甚至是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更接近于真实的状况。

  心理因素,有时可以左右一个人的是非曲直判断。“情绪化”对许多老年人而言,可能多少会有之,也是一种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和个人心情的自然释放,某种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一味放纵,不从多方面去考虑问题,只以为自己看到的一切、自己的所思所想才是正确的,容不得别人的想法存在,失去的就不单单是一个令人惋惜的遗憾了。   邵天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民生调查
   第A07版:民生调查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0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1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2版:2016法国欧锦赛
   第A1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远离“情绪化”的宣泄
异地养老须谨慎对待
节日邀请赛
展示阳光心态 传播正能量
温暖的大家庭
小朋友送爱心善款 文艺节目到养老院
扫一扫
新民晚报银发社区/金色池塘C04远离“情绪化”的宣泄 2016-06-19 2 2016年06月1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