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个知道的西方记者,是埃德加·斯诺。他的《西行漫记》,多处写到长征,并在序言中写道:“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
我知道的第二个西方记者,是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用今天的话说,他算是斯诺的“粉丝”,他用行动完成了前辈的心愿。1984年,索尔兹伯里沿着长征路线,实地采访,爬雪山,过草地,穿激流,登险峰,历时74天。这一年,他已76岁。次年,《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出版,轰动全球。
这两部传世之作,我一读再读,堪称是我学新闻的教科书。这两位美国记者,都被长征精神深深吸引。长征,就是这么有魅力。
今天,几十名上海年轻人启程重走长征路。今天的条件,跟8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与索尔兹伯里采访时比起来,也要好得多。但是,这一路走来,照样能体会到由理想主义支撑的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在今天,有什么现实观照?长征精神又是如何拨动今天的年轻人的心弦?我等待着年轻朋友们的答案。
(相关报道见A8版·上海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