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力更生,死里求生
苏德开战之初,由于苏军缺乏准备,导致1800架战机被摧毁,制空权落入德军之手。为了支援前线,前苏联政府发出“一切为了胜利”的口号,动员包括民航总局在内的各种力量支援前线。当时,民航总局有142架飞机,其中性能最好的美制道格拉斯和国产里-2、PS-82飞机被编成5个航空大队和5个中队,向前线运送兵员、投送补给。1941年10月,莫斯科特别航空大队向奥廖尔紧急输送第5空降军,共运去5440名伞兵和12.5吨物资。与此同时,莫斯科郊外的第84工厂也加紧生产“军事化”的客机,这些飞机座舱里不再有舒适的内饰,连座椅也没有了,变成空空荡荡的货机。
参战之初,无法得到战斗机掩护的民航机群频频遭到德军战机的袭击,损失严重。民航总局向红军总参谋部申请在客机上安装武器,以便在遭遇敌机时自卫。可是当时的红军总参谋部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无暇顾及飞机改装事务,只是让民航总局代表去莫斯科霍登兵营领取一些VVS-1航空机枪。“求人不如求己”,民航总局随后发起“战地小发明”运动,千方百计为飞机安装武器,例如:地勤机械师库利克设计的MV-3旋转枪架就能把VVS-1机枪安装在机身顶部,可以对付从上方来袭的德军飞机。虽然有了自卫武器,飞机来源却又出了问题。1941年10月,德军逼近莫斯科近郊,第84工厂被迫迁往中亚城市塔什干,直到1942年1月才能重新开工。在此之前,民航总局无法得到新飞机。
“炼狱岁月”,毫不畏惧
1941年秋到1942年初冬,堪称前苏联民航的“炼狱岁月”,面对掌握制空权的德军,飞行动作呆板、缺乏自卫武器的前苏联民航飞机损失惨重。例如,1941年10月7日,1架运输反坦克燃烧瓶的DC-3客机在罗加切夫遭遇德军战机,被打得凌空爆炸。
尽管战损率高,但前苏联民航飞机仍坚持在白天穿越前线。为了躲避德军飞机,许多民航机组尝试超低空飞行,却经常遭到德军地面火力的袭击。更糟糕的是,民航机组未受过军事定位训练,飞行员往往依靠公路和铁路来判定方向,但德军早就在道路沿线部署高射炮。在1941年底的莫斯科会战阶段,许多民航飞机就坠毁在莫斯科到斯摩棱斯克的公路沿线。后来,民航飞行员改以小村镇为定位点,飞行高度维持在2000米左右,借助云层掩护并利用急转弯和俯冲来躲避地面炮火,才使情况有所好转。
当民航总局配合红军反击德军对莫斯科的围攻之际,前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也遭到德军围困。为了保卫“十月革命的摇篮”,民航飞机勇敢地搭起“空中桥梁”,平均每天向列宁格勒运送150吨粮食,有时甚至达到200吨。一般情况下,每个机组每天都要飞行两次,分别在黎明前和黄昏后。返航时,这些飞机会带走妇女、儿童和伤员。参与行动的民航飞机往往以10架飞机组成密集的楔形编队,在毗邻列宁格勒的拉多加湖进行超低空飞行。由于缺少战机护航,这些飞机同样经常遭到德军打击。飞行员塔兰驾驶的运输机就在姆吉地区遭到德军攻击,2名机组成员重伤,被打断一条腿的塔兰仍坚持把飞机降落到列宁格勒。
空运空袭,样样精通
为了更好地支援前线,1942年6月,民航总局整建制加入空军,成为第1运输航空兵师,师长是来自民航总局的女飞行员戈里佐杜波娃,下辖2个运输航空团(第101、102团)。同年7月,该师并入远程航空兵(轰炸机部队)。此时,所有民航机组都确定了任务范围:向敌后紧急运送物资时,主要由民航负责;向前线及附近区域运送兵员与物资时,主要由民航特别航空兵大队(实战经验丰富的民航人员)负责;执行夜间轰炸任务时,由远程航空兵负责,偶尔也安排民航飞机参与。
这时候,苏军拥有的运输机并不多,必须集中使用。1942年6月,苏军集中几乎所有能用的运输机,从克拉斯诺达尔飞往被德军包围的塞瓦斯托波尔,疏散当地驻军。1942年6月24日,来自民航的里-2运输机首次充当轰炸机,在夜间轰炸了希格雷火车站。用里-2运输机充当“业余轰炸机”是有原因的,它虽然飞得慢,但机上工作环境却比军用轰炸机更舒适:宽敞的驾驶舱以及供飞行员交替使用的2套驾驶系统都非常适合长途飞行。
1942年11-12月,充当“夜间轰炸机”的民航机群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它们从机场起飞后,在黑色的掩护下飞向伏尔加河右岸,伏尔加河左岸的探照灯为它们指明飞行方向和轰炸地点。有意思的是,当炸弹不够时,民航机组干脆投掷一些沉重的废金属,比如向德军战壕抛洒铁路道钉,这些从高空坠落的铁疙瘩足以砸碎德国人的脑袋。在持续的空袭中,苏军第102航空团(主要由民航机组组成)曾炸毁德军后方的2个重要渡口,给德军后勤补给制造了很大的麻烦。有时候,一些民航飞机甚至敢于在白天执行轰炸任务。第102航空团就曾接到轰炸彼托姆尼克机场的任务,以阻止保卢斯为首的德国第6集团军指挥人员搭乘飞机逃跑。由于时间紧迫,民航机群不得不在白天起飞,并成功完成任务。
越战越勇,赢得胜利
当战局渐趋稳定之际,转移到中亚地区的第84工厂开始恢复生产,新飞机的产量迅速超过战损数量。1942年,苏军获得了423架里-2运输机,而在同一年,苏军只损失了99架里-2运输机,新增的飞机让苏军能够组建起新的空运部队。
到了1944年,苏军展开全面反攻,这时苏军的家底已非常殷实,到当年6月,苏军远程航空兵和民航总局拥有的飞机达到650架,远程航空兵甚至组建起3个军,即第5、6、7航空军。1944年初,苏军对纳粹仆从国芬兰进行密集轰炸,仅赫尔辛基就被连续轰炸了3次,空袭主力就是由民航飞行员驾驶的里-2运输机。他们从卡累利阿地峡机场起飞,一夜之间可以对芬兰进行3次往返轰炸。到了9月,民航机群又对匈牙利境内的目标进行轰炸。
根据战场统计,民航总局的飞机在被击落或报废前平均能飞670小时,而它们的年均飞行时间通常在500小时左右,由此可以算出每架飞机的平均服役时间略为超过一年。对于这样的消耗量,苏军工厂的产能足够应付。到1945年4月,苏军远程航空兵和民航累计拥有546架运输机,就在这个月,它们还对柯尼斯堡(今俄联邦加里宁格勒市)等地负隅顽抗的德军实施了轰炸。
1945年5月8日,纳粹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战事告一段落后,前苏联民航总局脱离军队序列,回归本来角色,苏军也把多余的运输机调拨给民航总局,让这些飞机继续为国家建设出力。事实上,直到今天,俄罗斯民航系统仍与军队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准备为维护国家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