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狱委员会”
1942年,纳粹德军在波兰扎甘镇设立第三战俘营,专门关押被击落的盟军飞行员。整个二战期间,那里关押过约9000名盟国飞行员。这些昔日的“空中骄子”总想逃出牢笼,并为此成立秘密的“越狱委员会”,带头的是英国空军少校布舍尔,他的麾下云集着各类“人才”,例如伪装高手、地道专家、裁缝、“包打听”(善于打探情报者)等等。布舍尔向战俘们宣布,他将组织200余名战俘共同越狱,一旦成功,将成为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越狱行动。
为了准备行动,“越狱委员会”按照战俘的专长,分成挖掘组、工具组、地图组、证件组和保障组。挖掘组由号称“地道之王”的加拿大飞行员、前矿工弗拉蒂负责,他们将挖掘三条从战俘营内通往外界的地道。工具组由特维斯负责,他们用破碎的留声机唱片做底盘,把剃须刀片熔化做指针,组装便携式“指南针”。
地图组和证件组被战俘们戏称为“迪恩·多森旅行社”(当年欧洲有名的旅行社),因为他们负责制定越狱路线及途中使用的证件。证件当然是伪造的,战俘们先用巧克力贿赂看守,从看守手中骗来真的身份证和通行证,看过后再凭记忆伪造出来,几可乱真。保障组负责越狱行动所需服装,其中包括德国军装及逃亡途中所需的平民服装。
德国看守中,也有一批精通越狱的“专家”,盟军战俘们称之为“鼬鼠”(意为精于窥探)。“鼬鼠们”随时可能闯入战俘居住的棚屋,手持铁钎东捅西戳,搜寻暗道。有时候,懂英语的“鼬鼠”也会躲在棚屋外,偷听战俘谈话。一旦发现有人挖掘地道,“鼬鼠”不会当场表露出来,他们会装作不知情的样子让战俘们继续工作,到地道接近完工时,看守们会突然开来重型卡车,在地道线路上轧来轧去,直到把地道压塌为止。
为对付“鼬鼠们”的突然袭击,战俘们设计出“值班体系”,就是德国看守一进入战俘营,就派人跟上,形影不离,直到他离开战俘营为止。同时,战俘们还发明一套完整的手势信号,方便及时向其他难友预警。
在看守和战俘的较量中,挖掘组开始工作。计划中的脱逃地道有三条,分别起名为“汤姆”、“迪克”和“哈利”。为保证安全,战俘们精心隐藏地道入口,并多次演习“鼬鼠”突然袭击时的场景,最终确认,地道被发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不该出现的结局
尽管战俘们小心谨慎,但德军还是嗅到了一丝风声,将19名嫌疑最大的战俘转移到别的战俘营,不过布舍尔躲过这一劫。虽然地道挖掘工作仍在继续,但“迪克”不得不被放弃,因为德国人在地道原定出口上新盖了一座房子,周围的树也被砍光了。到了1943年夏,接近完工的“汤姆”也被发现,不得不放弃,现在“哈利”成了战俘们最后的希望。1944年3月,“哈利”终于完工,总长度102米,深入地下8.5米。
参加越狱的战俘们分为两组,一组是懂德语的“越狱老手”,他们要逃回英国;另一组则手持伪造证件、以外国劳工名义坐火车逃往瑞士。越狱时间定为3月24日夜,总人数为220人。战俘们在预定时间都集中到第104号棚屋(“哈利”的入口就在棚屋里),22时30分,第一批战俘进入地道。预定逃脱速度是每分钟1人,但由于有德国哨兵巡逻,战俘们不得不加倍小心,以至于实际上,每逃出一个人最少需要5分钟。3月25日凌晨4时55分,有76人成功通过地道逃入附近的森林,第77位战俘正在地道出口内焦急等待着“可以行动”的信号。
此时,一队德国巡逻兵慢慢接近地道口,放哨的战俘轻轻拉了拉信号绳,示意第77位战俘稍等。没想到后者会错了意思,居然从地道里一跃而出,惊愕的德国兵愣了几秒钟才缓过神来,立刻开枪射击,布舍尔精心策划的越狱行动宣告暴露。德军展开全面搜捕,结果逃出去的76个人很快被抓回来,其中“越狱总指挥”布舍尔被捕后,于3月29日被处死。战后,布舍尔等牺牲者的骨灰被移至波兰的“老兵营公墓”,一块花岗岩墓碑铭刻着当年曾经发生过的传奇故事。 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