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为何低端货在国内市场大行其道,高标准、高品质、价格稍贵的“良心货”却乏人问津?问题可能往往不在“产”,而在“卖”!
企业做精品,不仅要在技术创新、工艺改造、品质控制等传统领域下大力气,还得在市场调研、推广、营销上多花工夫。制造企业做精品,“管生还得管养”,这个“养”就包括产业链的改造、渠道的培育和品牌的涵养。
精品卖得好,外部还得有健康的商业环境。如果市场上伪劣当道、良莠不齐,消费者心理就会发生变化:花大价钱买国货精品可能被坑,还不如干脆图个便宜,或到国外买洋货。
市场就像一个花园。有技术、有担当、品质高的企业,就像鲜花;更多诚实守信、正常成长的普通企业,就像迟迟不冒花蕾的小花;那些为降低成本不择手段、以次充好、靠仿冒抄袭占领市场的企业,就像杂草……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政府犹如园丁,杂草不除,鲜花就长不好,小花也开不了。
健全的法律法规,与国际接轨的高标准,巨额的惩罚性赔偿,是净化市场环境的基础,但更重要的是执行力。黑心厂家屡禁不绝,抱有侥幸心理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把千千万万消费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合理有效地依法维权,如同有经验的游人帮助园丁拔除杂草,将成为悬在不法厂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也能为国货精品保驾护航。(正南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