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是国力强大的表现
谈到神舟十一号的成功,市民纷纷点赞。“当然会关注,这是我们中国强大的象征啊!”有市民指出,神舟十一号非但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成功,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全世界能做到的国家毕竟不多,我为祖国自豪。”
也有市民表示,对神舟十一号“不明觉厉”,“都已经十一号了,可见我们的技术一直在发展。”市民表示,虽然对神舟十一号的科研任务了解不多,但也要为中国航天人点个赞。“探索太空,也是在为整个人类谋福祉。” “我很好奇他们在太空里吃点什么。”有市民表示,对两位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十分感兴趣。“他们在太空种的植物能不能开花结果,航天员万一病了怎么办?”市民称,自己会持续关注神舟十一号的后续消息。
期待:在太空看万里长城
有报道称,在空间站建成后,游客也可以进入太空。市民纷纷表示跃跃欲试,“这下真的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市民称,可以用“上帝视角”看地球,这种感觉想想都很棒。“都说可以在外太空看到万里长城,我也很想看看!”还有市民调侃称,“有人说从太空回来后,人会长高变瘦,想亲自试试这是不是真的。”
不过也有位市民坦言,“这事想想就好,离我们还是太远了。”他认为:“太空游”最大的阻碍就是金钱和时间,“价格显然不是常人能负担得起的,训练也不是常人能承受得了的。” “到了太空,我们的身体也未必能负荷这么长时间的失重。”也有市民表示,“外面的世界”看上去很美,但自己不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建议:飞船知识需接地气
采访中,不少市民表示自己虽然对太空知识充满好奇,但获得的知识比较有限。“一些专业网站的内容太专业,读起来有点晦涩难懂。”还有市民更是吐槽,“比起神舟十一号,更多人更爱看娱乐新闻。”市民表示:“其实科普知识远比明星八卦更重要,只不过科普的门槛有点高。”
有市民建议向SpaceX和NASA“取经”,“多用‘营销’的思路去推广这些知识,只有通俗易懂接地气的知识,才能引起更广泛的关注。”市民称,科普太空知识最重要的是回答一个问题——“关我什么事?”“比如,未来会不会有太空移民,太空的食物会不会更好吃等等,人们也更乐于关心这些事。”
新民晚报新民网 卞英豪 蔡黄浩 李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