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75年开始,沈尧伊开始了其四十年的“长征”事业——创作长征题材作品。至今,“长征”题材依然在其艺术创作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据沈尧伊介绍,目前为止未见一幅中央红军、红四方面军长征时期的照片,红二方面军有8幅,红二十五军有7幅。“虽然目前记载长征的文字并不少,但是图像资料却十分匮乏,更不说纪录片了。”为了纪念长征,沈尧伊决定用画笔描绘那段历史。“唯有艺术才能留住时光”,这是沈尧伊很喜欢的一句话。在长征题材的画作创作中,如何通过艺术手法来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这是沈尧伊一直关注的话题。
沈尧伊曾创作大型连环画《地球红飘带》和油画《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中毛泽东的动作,是从烟盒中拿出一支烟。沈尧伊几经周折,才查明这种香烟是当时红军缴获黔军王家烈买的上海产“白金龙”香烟,并经友人帮助找到了20世纪30年代该烟的样品。查究香烟的细节,是沈尧伊对于这幅油画细节追求的缩影。
“对画面人物表现的关系,我定了‘合情、合理、合作’三原则。”沈尧伊说,“比如,毛泽东与周恩来,这是画面的中心,动作上一坐一站,色彩上一白一黑,神情上一个深邃一个坦然,造型上一个开放一个严谨。通过对比使得两位伟人的个性与风采得到了强化。”
在创作大型连环画《地球红飘带》时,沈尧伊除了翻阅大量的文献图片,还根据小说中所描述的路线,两赴长征路——从湘江经遵义过赤水,自大渡河翻夹金山跨松潘草地。为一一落实图中需要表现的环境、建筑、植被、地貌以及居民的特征,“我的原则是,凡是画到的地方,我必须去过,并转化为视觉形象的素材。”沈尧伊说。
本报记者 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