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国际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英国师资短缺的恶性循环
齐旭
  退休前的35年里,来自英国东北部城市米德尔斯伯勒的亚伯拉罕坚守在讲台前,给孩子们上语言课。他的女儿从伦敦大学毕业后继承父业,也走上了中学讲台教英语,但只坚持了两年半。

  在英国的公立学校中,像亚伯拉罕的女儿这样选择离开的年轻教师不在少数。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在2010年获得教师资格的英国公立学校教师中,有13%的人第二年就呆不下去了。截至2015年,已经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放弃教职。这令原本就师资短缺的英国中小学,不得不让“数学课是体育老师教的”成为现实。

  有英国人愤怒指责,都得怪“五分钟热度的神奇一代”,总是手头的事还没干好,就谋划着找新工作,“为了招募和培训这些人,政府花了多少钱!”为了解决师资短缺难题,英国政府确实想了办法,寄希望于通过提供高额专项奖学金吸引才华出众的学生投身教师行业。

  从表面上看,问题似乎出在这些年轻人并不是真心愿意当老师,但这绝非根源所在。

  英国公立学校教师每天下午3时就能收工回家,但他们并不能就此享受生活。英国人阿图罗的妻子当教师20余年。在阿图罗看来,自己的家庭时间越来越多地被各种学校的文书工作挤占。统计显示,在英国,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老师每周的工作时间达到50至65个小时。

  今年3月,英国小学又实行了一场批阅评分制度的改革,教师被要求用6种颜色的笔来批阅学生作业,比如清新活力的绿色笔写正面反馈,柔和不带攻击性的粉色笔写负面评价。繁琐的规定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因为过度疲劳、缺少睡眠,没时间与家人朋友相处,一些教师甚至得了抑郁症。

  亚伯拉罕的女儿在中学当老师期间,她自费花了9000英镑用于参加培训。因为优秀能干,这个勤奋的姑娘被要求承担更多的工作量,而微薄的工资使她连房租都只能靠父母垫付。工作量与收入不成正比逼得她只能被迫走人,在一所高校找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

  而新来的年轻教师被憔悴的前辈、成堆的文书与不成正比的薪水吓到,也早早打起离职的念头。可以想见,如果这样的现状得不到改变,英国师资短缺的问题只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本报记者 齐旭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社会新闻
   第A06版:评论/专栏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文体汇
   第A09版:文体汇/动态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夜光杯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阅读/连载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金融城
   第B02版:封面人物/金融城
   第B03版:金融城/股市大势/金市汇市
   第B04版:理念分享/金融城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互联网天地/基金纵横/金融城
   第B07版:福彩专刊
   第B08版:家庭理财/金融城
   第C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C02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3版:国家艺术杂志/文化时评
   第C04版:音乐时空/国家艺术杂志
   第C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C06版:家装专版
   第C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C08版:专版/国家艺术杂志
特朗普“降调门”修复与各方关系
网络热传“白宫群英生气照”
雪上加霜 朴槿惠又陷“整容风波”
马总理晤菲总统 晚宴上联袂飙歌
英国师资短缺的恶性循环
本报信息
新民晚报国际新闻A16英国师资短缺的恶性循环 2016-11-12 2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