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欧美国家,早餐已被很多重视生活品质的人视为幸福感的重要来源。至少在每天早晨,不管以哪种食物唤醒自己,这是每个人都可以定义的、属于自己的一份“小确幸”。
早餐要有颜值有内涵
在现代社会,早餐早已不是一顿果腹之餐。“早饭具有与午饭和晚饭不同的味道,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记忆。”一位日本美食家曾在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以快节奏著称的日本首都东京,优雅地享用一顿优质早餐,不仅是白领们的选择,更是商家追捧的新生意。首先,早餐的卖相“颜值”及用餐环境影响人们的心情。代表性的日式早餐是米饭搭配放入大量配料的大酱汤、烤鱼、煎鸡蛋以及豆腐等,如今西式的面包咖啡及甜点悄悄席卷各大快餐店及高冷的精品咖啡店。
光有颜值当然不够。什么样的早餐才算“好”呢?从营养学的视角,专家们指出,一顿营养的早餐应该具备5个条件,即有淀粉类食物、优质蛋白质类食物、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果蔬、坚果和健康的烹饪方式。
一向自诩早餐要吃得像国王的英国人已经开始重新定义优质早餐。传统的英式早餐往往意味着有些无法承受的美味—牛奶,红茶,果汁,黄油面包,炸薯条,煎鸡蛋,煎培根,香肠,烤番茄,全都出现在餐盘里。如今随着健康观念的普及,传统的煎炸食物越来越受冷落,大多数人在平时会选择谷物加牛奶的简单健康早餐。
早餐是“自主性”很强的一餐,这样的优质“标配”已经在日本、欧洲、美国等多地得到广泛认同。有颜值有内涵的“好早餐”在很多国家已流行成都市早餐文化。
学界鼓励大众“吃好”
虽然早餐文化在世界流行,但另一方面,近年来营养学界在鼓励大众“吃好”,改善大众营养、引导食物消费、促进全面健康等方面做出诸多努力,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中国,尽管人们对早餐越来越重视,但多数人的早餐并没有达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参加日前在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营养传播大会暨2016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启动仪式”时指出,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早餐营养不充足的比例在80%以上。同时,另一项调查数据显示,8.6%的居民不能保证每天都吃早餐。聚焦“怎样吃好”这个主题,毫无疑问,社会层面的多元化探讨将具有启发性意义。
传播营养知识、让每个人“吃好”,除了个人参与外,有关行业的“行动力”同样重要。如何行动,是检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试金石。结合公众在营养健康方面的热点问题,搭建营养专家与主流媒体的沟通平台,把权威的健康营养知识送到公众身边,安利(中国)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安利纽崔莱营养中国行”自2012年启动,先后在25个省市举办了上百场健康讲座。安利(中国)总裁黄德荫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把正确的营养健康知识送到全国各地。安利纽崔莱支持的“营养中国行”项目,旨在传播营养健康知识,提升公众的营养健康素养,引导公众在实现膳食平衡的基础上科学理性地看待和选用膳食补充剂,是实现国家、公众、行业和企业的多赢之举。
在这个意义上,让每个人都吃得好,亦是一门关乎群体幸福感的“社会意义上的学问”。
健康是通往幸福之路
饮食、健康与人的幸福感存在某种关联。美国斯坦福大学正在开展的一项研究正在关注这一视角。斯坦福大学预防医学研究中心日前宣布将开启一项名为健康生活实验室的临床研究项目,旨在探索人类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居民幸福感与身体健康的联系。这项具有深远意义的研究项目由安利纽崔莱健康研究所健康基金出资发起,以1000万美元作为第一个五年研究的初始资金。
事实上,更早一些的时候,对这种关联的探讨在文学、艺术层面已经有所展开。“在硕大的沙拉碗中,堆放了满满的莴苣,淋上橄榄油,有韵律感地拌匀……”在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经典电影《蒂梵尼早餐》中,这个为心爱之人烹制早餐的美好片段令不少人为之心动。
而在备受追捧《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等日剧里,饮食当然不仅仅是一顿饭,一碗拉面,它所象征的健康的身心,无疑是通往幸福最朴实的道路。 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