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日的中午,我坐71路回家,听到了一段有意思的争论。
大概是先有乘客抱怨“车怎么那么挤”,有人联想到了很多年前公交车拥挤的盛况。于是,60来岁的乘客甲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说是现在好还是以前好?”
“那当然是现在好了。”有人不假思索地答道。“我说以前好,就说一点,以前看病不要钱的!”乘客甲大声道。“以前看病是不要钱,可是病看得好吗?”乘客乙反驳。“以前有啥好?吃的东西都没有。”另一位乘客提出新论据。“以前是没什么吃的,但都是健康食品啊;现在吃的东西是多了,但都是打了农药化肥激素的……”乘客甲继续证明自己的观点。“以前住多大房子?人均4平方!现在呢?哪家不住几室几厅的新房子!”“以前还要生煤炉,自己捏煤球,这种日子怎么过……”
“那个年代,别看我们嘴里叫着‘赶超美帝’,其实美国到处压制我们。可是现在呢,中国强大了,别的国家不敢对我们怎么样。最近在杭州还开了G20大会!”乘客乙提到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引起一片赞同声。
短短几站路,从公交车、医疗、住房到物资供应、食品安全,再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国际地位……这场车厢里的“辩论”,内容可谓丰富。乘公交车的,都是普通市民,以工薪阶层、退休人员居多,而他们虽然说的都是大实话,但“议政”水平,实在不低。
现在好还是过去好?这样的比较,或许有时会出现在上了年纪的人的脑海里。事实上,中国这几十年来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几年前,一位伦敦大报的记者来中国坐了次高铁,当即惊呼:“中国是一个神话般的国家。”
作为巨变的见证者,我们应当感到自豪,更不要说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相比了。相信真的让乘客甲回到过去,他也不会愿意。然而,他的观点也不应该忽视,正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碰到了较大的困难,比如看病贵、食品安全、环境质量等问题,才使他发出这样的感叹。当然,还有乘客甲没有提到的贫富差距问题、房价问题、教育问题……这些问题,也是我们政府和社会各方应当正视的。只有把这些难题逐步解决了,才能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升,明天才会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