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精英寄宿学校联盟小学专场论坛及招生峰会”不久前在沪举行。其盛况之空前,场面之火爆,不亚于大牌明星的演唱会。据悉,前来参加此次论坛的最小孩子只有6岁,参加面试的最小孩子仅9岁。尽管首次联袂来华面试直招的英国著名的九大公学“对口小学”规定,9岁才开始接受国际生,但不甘输在“起跑线”上的中国家长们,早已未雨绸缪,精心谋划。
一些家长之所以宁可勒紧裤带,节衣缩食,咬紧牙关,也要送孩子出国留学,盖源于各自心照不宣、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或“高瞻远瞩”,想绕过国内竞争激烈的高考,直接追逐国外名校;或希望在国外“镀金”后增强就业、尤其是回国就业的竞争力;或为弥补岁月蹉跎的遗憾,在孩子身上圆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或为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走出国门,开阔眼界,体验不一样的教育,感受多姿多彩、各具特色的国际文化,原本无可厚非,因为留学早已不是“实力雄厚”的富人的专利。然而,如今“长江后浪推前浪”,在高速增长的留学大军中,一些低龄留学者的比例,犹如火箭般直线蹿升,且愈演愈烈,大有“留学需从娃娃抓起”之势,叫人担忧。
国外的货真价实的一流大学,自然值得向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送低龄孩子出国念书,目标即在于此。然而比起成人留学生,低龄留学生在国外的学习生活、回国就业等方面均存在更多不确定因素:譬如一些留学生由于生活无法自理而导致生活恐惧症;语言能力差的话,就更容易因孤独而产生心理问题。如此这般,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平均年龄十四五岁的中国低龄留美学生涉嫌绑架施虐同伴的校园欺凌案,便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活生生的明证。
眼下,留学回国发展已成常态,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留学回国人员的日渐增多,出现了原本抢手的“海归”变为乏人问津的“海待”现象,以往那种“海归”在国内就业“高人一等”“不愁嫁”的“特惠”,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如今,许多留学中介机构从自身的商业利益出发,一味夸大宣扬出国留学的好处,不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就将他们“硬销”到国外;而国外不少“野鸡大学”也乘虚而入,专门瞄准中国家长的“钱袋子”。对此,低龄留学生和家长更应谨慎对待,套用一句股市俗语:“低龄留学有风险,出国求学须谨慎”,尤其是不能盲目跟风,毁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