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1: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柿园
刘向东
  刘向东

  去青浦古镇朱家角参加笔会,住水乡人家的“柿园”。园内,一棵挺拔的柿子树掩映了半个园子。虽是冬日,树上的叶子却依然斑斓好看。还有两三个红彤彤的柿子,那玲珑可人的样子,让我顿然有了到家的感觉:我乡下的园子里也有这样一棵柿子树。

  整个宅子粉墙黛瓦,楼上东西厢房的木格窗子直对弯弯的河水和飞檐翘角的圆津禅院。底楼的中堂简朴古雅,既有诗情画意,又有草兰葳蕤和书香茶韵。我心想,如此风水和轩敞的宅第,祖上不是大地主,也该是大户人家吧。可女主人小胡认真地告诉我说,宅子是祖传的,祖祖辈辈都是平民百姓。能有这份家产,靠的是勤俭持家和从善积德的良好家风。她边说边领我步入园子。园子不大,却别有天地,典雅明敞。假山、池水、嘉树、花径、小桥和水榭布局精巧,俨然一个野趣横生而幽静的小天地。柿树边上,两棵叶子稀疏藤条苍劲的凌霄互相缠绕着攀越出墙;房檐下苔藓斑驳的砖墙一角翠竹婆娑芭蕉摇曳,檐下池水清澈见底,几尾红鲤悠然戏水,一只乌龟在水中石上静谧地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池边篱间还夹着几株金灿灿的菊花和缀着点点红果的天竹;临门还有两棵蓬勃浓郁的桂花树。我环顾景物,有意请教小胡,为何取名“柿园”呢?她面向柿树粲然一笑说:“柿子象征事事如意、事事有余呀。咱寻常百姓过日子不就是讨个吉利的口彩吗!”

  面对小胡纯美的笑靥,我忽然想起会前去放生桥景点遇见的那位扎着碎花头巾的慈祥阿婆。阿婆蹲在桥下河埠头的石板上小心翼翼地把一条条小鱼苗捧出水盆放入河里。我问她,哪来的小鱼儿呢。她眯眯一笑说,是儿子捕鱼时随网带上的,小鱼放回河浜里才能长大再生小鱼呀。我又诧异地问,那为啥捕鱼时不直接放了呢?阿婆说,朱家角到处是河浜,网到的小鱼本来都是当场放掉的,后来有了放生桥,当地人慢慢就有了到放生桥放生的习俗。她还很认真地说,放生是积德,也是做善事。她留下两条背脊黝黑的小鱼叫我把它们放回河里。看着小鱼儿倏忽游去,我不禁又联想到柿园里的柿子。因为鱼儿的回归,生命有所延续;而这种延续本身也包含了柿子所喻意的“事事有余”的美好愿望。

  我恍然感到,最美的风景并非仅限于自然景观,而是人们美好的愿望和积善的美德。一旦这种美德被人们普遍接受,就自然会形成具有陶冶和净化心灵的良好风俗和习惯。一方水土的丰美固然有上天的恩赐,但百姓更加珍重的是用美德和风俗去善待上天的恩赐。他们不单喜欢物化了的吉利口彩,更在乎的是通过某种习俗来营造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和谐环境和传承淳朴的勤俭家风,从而使古老的水乡小镇永远如美丽的珍珠璀璨夺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财经新闻
   第A11版:社会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民健康/健康+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互动
   第A26版:大网购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互动/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广告
珍惜离别前
柿园
第十个中国客人
《诗经》中的昆虫意象
真爱永恒
我的老师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新民晚报夜光杯A21柿园 2016-12-20 2 2016年12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