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民宿是一个很热的名词。最近举办的上海国际民宿文化产业博览会,勾起了我前不久在欧洲民宿的回忆。
秋夜,按照旅行社的行程,我们在黑山共和国科拉欣小镇入住一家豪华的四星级酒店。可是,酒店客满,我被临时安排到一家民宿去入住。我心里窝火,在黑幽幽的小路上,“咕噜咕噜”拖着行李箱。
拐弯来到一处3层楼的小楼前,玻璃窗透出灯光,刚进门,只见一位布满皱纹的老人,笑盈盈地递上一瓶红酒和酒杯。我摇摇手,示意不喝,导游说:这是公司送的,以示安排不周的歉意。拿着一个木牌系着的房门钥匙,顺着狭窄的甬道,来到房间。打开一看,一阵心凉。十来平方米的卧室,两张小床面对面,中间只够一个人走动的空间。只够再容下一张小桌和小衣橱,电视机只好安放在小桌子的头上,一不小心,电视机的木架子还要撞头了。安慰自己,房不在大,有情则灵。第一次在欧洲的山野民宿,总有点新奇感。索性来到那个兼饭厅的大堂里,坐下同一老一少聊天。
我打开手机的“百度翻译”,问那位满脸皱纹的:您多大年龄了?他看着我的手机,摇摇头示意不懂英语。中年人上来一看,也在他的手机上输入一番,翻成中文:55岁。我惊讶地做个鬼脸,给他看我护照上的年龄,比他大8岁。他俩笑了。
中年人是老板,叫伊文,1994年开办了这家民宿。随之,我们就在各自的手机上相互“交流”起来。
“您怎么会开民宿的?”我发问。他回答:“这是家庭传统的一部分,我们曾移民智利,后来又回到这里,所以店名就叫‘智利’。”我问:“您这里有什么特点?”他笑嘻嘻地看了我一眼:“这里虽小,但可爱、亲切,非常私密,并有很好的传统美食:鳟鱼、猪肉、羊排、牛排,而且价廉物美哦。”“那一晚房价多少?”他从接待台上拿过一本价目表,指给我看:才25欧元。“那一年有多少客人?”“大约3000。”我换算了一下,25欧元的房价,再加客人吃饭和酒水的消费,以当地的物价水平衡量相当不错了。伊文还主动告诉我,他的哥哥在小镇开了一家中餐馆,还特意让我到他电脑上看餐厅的介绍:标着中文的菜名和价格,珊瑚瓜条2.7欧元,西红柿鸡蛋汤2.9欧元,水煮牛肉2.9欧元,酸辣汤2.9欧元,馄饨2.9欧元,风味茄子5欧元,大虾春卷6.5欧元……比起西欧北欧的物价,够便宜的。
交流了1个多小时,已近半夜,他的民宿要锁门了。我饶有兴趣地问他最后一个问题:“中国客人多吗?”伊文仔细地到电脑里查了一下,告诉我:“您是第10位!”
因为旅行社的失误,却深入体验了一把欧洲民宿,算是个意外之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