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康复/康健园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家
梅馨纯
  年末到了,春运就要来了。每到这个时候,在外求学、工作的人们准备着“秒”一张回家的车票。人们为何对“回家”如此执念?

  因为家是一个有力的磁场,把每位成员牢牢地凝聚在一起;又是一个避风的港湾,为每位成员遮风挡雨。家庭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弗洛伊德曾如是说。家庭给予我们精神、情感上的支持,而这样的支持是我们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所必需的。

  在心理科门诊,总能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庭并不幸福,家庭成员一起前来进行心理治疗。谈话过程中,成员都在向医生控诉对方的不是,听起来大家说的都有一些道理,即使再听上几小时,也判断不出谁更有理。其实,他们之所以前来进行心理治疗,之所以感到不幸福,就是因为他们太讲“理”了。而家,从来就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心理学认为,人做事情都是有动机的。但是,归根结底,基本动机就只有两个:一是做正确的事;二是做愉快的事。在家庭之中,有时候过分坚持原则与准则,但影响了大家的感情;有时候可能做得并不那么正确,却可以让大家都感到愉悦。

  而家庭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比如家庭会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加强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为孩子的学校教育创造良好条件;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等。家庭治疗学派的观点认为,很多心理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由家庭文化导致的。这些家庭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标准,家庭氛围往往是没有生机的、封闭的、甚至是死板的。的确也是这样,那些有着太多规则、只关注是否正确的家庭养育出来的孩子幸福感也不会太高。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应该是讲爱的地方,永远是你我坚强的后盾,这其中有许多妙处值得我们去体会、去感受。年底了,回家吧……

  梅馨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理科)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0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1版:专版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家装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阅读/连载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康复/康健园
   第B03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06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07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08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09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10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11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第B12版:2016新民环球年终特刊变与治
防止心梗复发 生活需要换个样
回家
进“九”养生话睡补
广告
新民晚报康复/康健园B02回家 2016-12-26 2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