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老年人外出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在欣赏祖国壮丽山川和秀美景色的同时,顺便买些旅游景区有特色的纪念品或土特产,闲暇时睹物思情,能唤起美好的记忆。然而,心术不正的商人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处心积虑设置购物陷阱,给人留下烦恼与遗憾。笔者对此的做法是,不听忽悠不追风,心里自有定盘星。
导游变导购
笔者和一批老年游客自费组团随一家旅行社到四川境内观光,令人不快的是一路上不断插入的购物安排,白白占去不少时光。只要旅游车一开动,你的自主权就不复存在,地陪导游与司机配合默契,天衣无缝,且穿针引线,含而不露地将你引入不同的店堂,美其名曰:此处不来,终生遗憾。
在去九寨沟的路上先到经营所谓雪山水晶的饰品商店,禁不住导游小姐巧舌如簧地鼓动,多数人花了大把银子买了项链、耳坠和胸针。到峨嵋山后随着导游的解说,她十分巧妙地将大家领入工艺品店,一句“心诚则灵”的告诫,众人就忙不迭地买下一批“吉祥物”。在成都的一个大药店内,好奇的人们随着音乐之声和坐堂医师的讲解,乖乖地买下价值可观的药材。此后又去农贸市场、竹制品店,游客们被弄得囊中羞涩,背载重负,算下来平均每个人花掉1500元钱,导游与司机悄悄地笑了。因为每次购物前他们要给大家发一张“购物优惠卡”,事后方知,凭此卡购物人家商店才能统计是哪个导游带来的游客,共花了多少钱,当场论功行赏,兑现奖励。由于笔者早有警觉,商场逛了,却没有买一点东西。
设局布机关
我和十几位刚从繁忙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同志到西双版纳旅游时,尽情观赏了那亚热带地区郁郁葱葱的独特风光后,正看到兴头上,车子戛然而止,原来到了当地的珠宝商店。导游一扫无精打采的样子,顿时来了劲头,喋喋不休地讲此处有“独一无二物美价廉”的缅玉,千载难逢,不买可惜。不少人在导游和店主力劝下,用“二折”的优惠价买下不少玉器,一位仁兄花费数万元,一般的也在四千元左右,整个团队在此处消费15万元以上。送别时老板又握手又合影,把掩盖不住的笑容写在脸上。
那些玉器,乍一看青中透绿,颇似上品,回来后请专家鉴定审价,绝大部分是B货,也就是人为合成的货色,至少贵了数倍价格,有的只值几十元,买者只好调侃为交学费长见识了。
赝品变真品
笔者一位老同事,一贯谨言慎行,平日几乎不消费,却惟独对名贵中药材有特殊兴趣。这次到了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下决心买些鹿茸与羚羊角。他跑商店,问老乡,看价格,比形状,最后在一家小店与老板叫板:你敢不敢将鹿茸当众锯开?那老板真是条汉子,一点没含糊,用手锯费力地锯断鹿茸,断处果然露出血珠,加上那淡黄色的毛茸。仅存的些许怀疑一扫而光,老同事当即买下。
此刻我也被这一幕搞得有点发蒙,但脑海里始终绷紧了一根弦:每天接待这么多游客,怎会有如此数量众多价格便宜的鹿茸呢,里边定有猫腻。可这位老兄已是信心满满了,在这儿又买了一对羚羊角。一副鹿茸加一对羚羊角,仅花了120元,认定捡了个天大的“便宜”。以后到了九寨沟民俗村的小店里,鹿茸、羚羊角多得数不清,价格比那儿还便宜,才50元一对。他又买了两对羚羊角和一副鹿茸,兴冲冲地讲了一路,眼中不时露出幸福的目光。
回到成都,上街路过一家国营中药店,恰巧药店正开展打假宣传咨询,柜台上摆着假鹿茸与假羚羊角的样品,提醒人们别上当受骗。他赶忙掏出买的东西让行家鉴定,不禁哑然失笑,竟然全是假货,在成都地摊上才卖20元一对,原来都是些假绒毛和蜡制品。看着手里一大堆假东西,扔了舍不得,留着又无用,他喃喃地说:这真是上当走一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