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10时30分,执法人员和质检院专家来到名为“CAPHNE”的饰品店,选取几款亮闪闪的仿真挂件,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作初步筛查。经过3次检测并取读数平均值后,仪器显示挂件中的铅含量有不同程度超标,有的甚至超标四五倍。当执法人员要求店铺出具产品名称、商标、制造者信息、产品执行标准号时,对方现场无法拿出所有在售饰品的生产厂家信息。
GB28480-2012《饰品有害元素限量的规定》中明确规定,用于耳朵或人体的任何其他部位穿孔,在穿孔伤口愈合过程中使用的制品,其镍释放量应小于0.2μg/(cm2·week)。项链、手链、手表等饰品与皮肤长期接触部分,应保证在正常使用的两年内,镍释放量小于0.5μg/(cm2·week)。标准还限制了饰品中有害元素总含量。
质监执法总队二支队队长崔红解释,有害元素超标将导致人体不适。镍释放量超标会导致过敏,使局部皮肤发红、发痒甚至溃烂。铅等重金属在人体内积聚到一定浓度会引起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异常表现。特别是宝宝,长期佩戴含铅的童镯、童锁,会造成血铅超标,引起多动症、躁狂症等。
执法人员表示,现场筛查中发现的有害元素超标样品会被带回实验室,作更精确的测试,判定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将展开后续行政处罚。质监部门提醒,挑选仿真饰品时,应选择正规渠道的产品,仔细查看标签,勿选有锐边、毛刺的产品,若出现红肿痒痛及头晕恶心等症状,应立即摘除饰品,并拨打12365质量热线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