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郊野大地
     
本版列表新闻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周宝才:“非遗课”让孩子爱上老手艺
孙燕
■ 周宝才展示纸刻作品
  奉贤区奉城镇周宝才老人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在家里刻纸外,每周他都会抽出三天时间,去奉城镇塘外中学、头桥小学、奉城成校和奉城“阳光之家”,给孩子们上一堂免费的刻纸课。当然,他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领略到刻纸这一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16岁就喜欢手工,20多岁开始自学刻纸,退休后更是潜心钻研,刻纸早已是周宝才生命中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他把报刊上看到的图片,改用刻纸的方式再现,人物头发、衣服褶皱,细细的柳叶、湖水的波纹,刻画地惟妙惟肖。随着他在奉贤区里越来越有名,很多人慕名而来托他“出手”,或代表奉贤参展,或作为礼品相赠。

  2010年,塘外小学邀请周宝才担任学校纸艺兴趣班的老师,他欣然答应。就这样,每周五清晨6:30,63岁的周宝才就从南桥乘车到塘外,把自己喜爱的刻纸艺术送进课堂。每回上课,都会反复提醒学生们“握刀要正、下刀要顺、运刀要均”,“这是我这么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技巧,管用!”周宝才说。因为教得用心,2014年学校决定将这个特色课在2年级以上班级全面推开,周宝才由每周1节课增到6节课。逐渐,周宝才这个“不要钱的老师”在奉城地区传开了。

  事实上,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周宝才不仅只是无偿教书。早在2013年,他就花了几个月时间,刻出“二十四孝”图,传播“孝文化”。随后,他又相继刻出中国四大名著中的《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出力。今年,他又“闭关”了,正在刻《三国演义》经典人物,预计8月前全部完成。为了这些作品,周宝花去了自己大半退休金,可当看到人们争相欣赏传统艺术的魅力时,周宝才就觉得自己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本报记者 李一能

  通讯员  孙燕 摄影报道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海湖庄园会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读者之声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09版:展馆/新民印象
   第A10版:郊野大地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人物/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聚焦
   第A14版:动态/文体汇
   第A15版:家装专版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08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0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康健园
   第B12版:健康养生/康健园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红粉金黄缀郊野 桃海笑迎八方客
“修身行动”走进莘庄工业区
周宝才:“非遗课”让孩子爱上老手艺
“一虫一草”复活“水下森林”
河蚌“领鲜”四月鲜
新民晚报郊野大地A10周宝才:“非遗课”让孩子爱上老手艺 2017-04-09 2 2017年04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