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消除杨进浜河道黑臭现象,枫泾镇于去年底启动专项生态修复,不仅拆除违建、疏浚河道、木桩护岸,还引进了食藻虫生物净水技术,这项综合技术的关键在于“一虫一草”,“虫”是投放的食藻虫,用以吃藻控藻,“草”则是苦草等沉水植物,用以吸附分解污染物、增加水含氧量。
“这是一个包括虾类、鱼类、贝类、虫类、藻类的全新的水生态链,通过虫控藻、鱼食虫等形成食物链,达到改善河道环境、提升水质的目标。”枫泾镇水务站站长闻建光介绍,在生态系统修复基础上,工作人员还设计了多套循环和推流曝气系统,加强水体整体循环流动。
这并非食藻虫技术在枫泾的首次应用。此前,枫泾镇水务站曾与上海海洋大学合作,利用该技术成功改善当时镇域内的另一条黑臭河道“地园新村河”,目前该河水质保持良好,也证明了生物技术恢复水生态的稳定性。
“经过生态修复后的杨进浜,将成为枫泾镇的一条生态样板河道。”在闻建光看来,食藻虫技术在杨进浜的应用,为将其推广到枫泾镇体量更大、流动性更强的水体提供经验。由于“食藻虫-水下森林”体系在未遭受新的水源污染时,可以长时间保持生态平衡,但一旦污水排入、平衡打破,成效便下降。“相信通过探索,突破这一瓶颈后,枫泾古镇整体环境将迎来质的飞跃。”
本报记者 范洁 通讯员 冯李华